【历史故事】汉宣帝明知“乱我家者,太子也”,为何不避免?因已故嫡妻之故

汉宣帝的太子 , 也就是汉元帝刘奭 。 刘奭是汉宣帝刘病已和许平君之子 。 虽然汉元帝刘奭多才多艺 , 其精通音律、善知史书 , 但他却仁厚有余而过于柔懦 。 重要的是他在位期间 , 因宠信官宦 , 从而朝政混乱 , 导致他父亲汉宣帝好不容治理的汉朝巅峰国力走向了衰落 。
【历史故事】汉宣帝明知“乱我家者,太子也”,为何不避免?因已故嫡妻之故
文章图片
其实 , 对于刘奭的性格为人 , 汉宣帝是早就知道的 , 他还曾一度认为刘奭将来会乱了汉家天下 , 当时他就说过“乱我家者 , 太子也” 。 但虽如此 , 汉宣帝后来还是把帝位传给了刘奭 , 结果真的导致了汉朝的衰败 。
那汉宣帝既然明知“乱我家者 , 太子也” , 为什么还不避免呢?
汉宣帝之所以没有更换太子 , 避免“乱我家者 , 太子也”的情况 , 他这是完全出于对已故嫡妻许平君的情感 。
汉宣帝和许平君是相知相识于贫微 , 他们成亲时 , 汉宣帝刘病已那时还只是一个落魄的汉室宗亲 。 成亲后 , 他们夫妻恩爱 , 生下一子 , 也就是刘奭 。
后来汉昭帝刘弗陵驾崩时无子 , 于是拥立刘贺为帝 , 但刘贺在位只二十七天 , 因为胡作非为就被霍光废去帝位 。 而后朝廷经过商定 , 就拥立卫子夫之子刘据的后人刘病已为帝 , 刘病已登基后 , 是为汉宣帝 。
当时因为霍光位高权重 , 地位显赫 , 虽然那时汉宣帝有嫡妻许平君 , 但朝臣还是奏议立霍光子女霍成君为皇后 。 不过汉宣帝和许平君夫妻情深 , 所以汉宣帝就下了一道诏书 , 以寻求故剑之名 , 来体现出他对许平君的恩情 。 这就是故剑情深的典故 。
众臣通过这道诏书明白汉宣帝的心思 , 于是又奏议立许平君为后 。
但是霍光的夫人为了让女儿霍成君为后 , 结果就派人把许平君毒杀了 。
当时由于汉宣帝刚为帝不久 , 朝廷大权都在霍光手中 , 所以他虽然知道是霍家毒杀了爱妻 , 但汉宣帝也不敢轻易造次 , 因为之前刘贺的例子才刚过去不久 。 此时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疼爱他和许平君的爱子刘奭 。
汉宣帝对许平君可谓用情至深 , 后来虽然时隔多年 , 汉宣帝对她的情义却并没有减弱 。 就算后来汉宣帝觉得“乱我家者 , 太子也” , 但终因许平君之故 , 还是没有废了刘奭的太子之位 。
【历史故事】汉宣帝明知“乱我家者,太子也”,为何不避免?因已故嫡妻之故
文章图片
乱我家者 , 太子也
刘奭出生于汉宣帝继位的前几个月 。 到他八位的时候 , 被立为太子 。 后来太子刘奭长大了 , 但他和父亲汉宣帝两人的治理观念却不同 。
刘奭喜好儒家 , 而汉宣帝却重用法家 , 儒家仁德 , 法家严酷 。 仁厚柔懦的刘奭认为父亲汉宣帝用法太严 , 所以就劝汉宣帝应该多重用儒生 。
汉宣帝听后就勃然大怒 , 因为汉宣帝认为汉朝一直就是王道和霸道兼用 , 而觉得儒生只是能单纯的讲究德政和喜好论古谈今 , 实际上却不能洞察时局 , 所以汉宣帝不会把治理天下的重任全交给儒生治理 , 自然也就对刘奭之言很不以为然 。
汉宣帝不认同刘奭的观点 , 同时又根据刘奭的性格特点和喜好儒家的事实 , 对此 , 汉宣帝很担心刘奭为帝后会重用儒生而乱了天下 。
之后汉宣帝就叹声道“乱我家者 , 太子也!”
此时虽然汉宣帝也动了一丝换太子想法 , 但最终还是因为去世的嫡妻许平君之故 , 而没有废了刘奭 。
刘奭太子之位得保 , 后来汉宣帝驾崩 , 刘奭继位 , 是为汉元帝 。
汉元帝虽然曾一度重用儒士 , 想有一番作为 , 但他缺乏政治谋略和战略眼光 , 有的只是理想 , 所以好景不长 。 后来汉元帝放纵宠信宦官 , 结果导致汉元帝重用的儒臣们 , 有的被逼死 , 有的被流放 。
汉元帝若想重用儒士 , 能坚持还好 , 但他却半途而废 , 放纵宦官逼害儒臣 , 如此有始无终 , 自然情况不妙 。
后来汉元帝也有些心灰意冷了 , 最终在外戚、宦官和儒臣三种势力的相争下 , 宦官胜出 , 自此汉朝大权开始旁落 , 导致宦官专权 。 一个皇帝的皇权旁落了 , 他再想有一番作为就难了 。
【历史故事】汉宣帝明知“乱我家者,太子也”,为何不避免?因已故嫡妻之故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汉宣帝明知“乱我家者,太子也”,为何不避免?因已故嫡妻之故】当初汉宣帝明知刘奭会乱汉家天下 , 于私 , 出于对许平君的情义 , 他做的是仁至义尽 。 但对于汉家天下而言 , 可能就是失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