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唐玄宗为什么能成为名正言顺的皇帝?

安史之乱爆发后 , 唐玄宗仓皇出逃 , 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 , 终于通过蜀道 , 到达剑阁 。
他回头看追兵已远 , 发布一道诏书 , 昭告天下 。
这道诏书十分关键 , 此前一个月 , 朝野不知唐玄宗下落 , 唐朝陷入权力真空 , 一片混乱 。
然而 , 一切为时已晚 。 曾经缔造开元盛世的大唐皇帝 , 如今落得个孤家寡人的境地 。 是他一手酿成了安史之乱 , 把整个帝国的国运搭上去 , 把自己的权力、自由、尊严和爱人也搭上去 。
安史之乱爆发时 , 唐玄宗进入人生的倒数第七年 。 每当读史 , 不禁设问:如果少活7年 , 他是否就是千古一帝呢?后世对他的非议 , 是否就都平息了呢?也许是的 , 但可惜历史无法假设!
01
在那道诏书中 , 唐玄宗先是自责:“伊朕薄德 , 不能守厥位 。 贻祸海内 , 负兹苍生 , 是用罪己责躬 。 ”这相当于罪己诏 , 说会有今日之祸 , 都是我的责任 。
之后 , 这道诏书又宣布:“以太子亨充天下兵马元帅 , 领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使 , 南取长安、洛阳” , 永王李璘、盛王李琦、丰王李珙等诸皇子也各领地方节度使 , “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 , 并于当路自供 。 ”
如此部署 , 实际上是由自己居中节制 , 避免大权旁落 , 也防止地方将领窃取皇室权力 。
可是 , 为时已晚 。 就在唐玄宗下诏的三天前 , 太子李亨已得到朔方军拥护 , 在灵武(在今宁夏)擅自即位称帝 , 是为唐肃宗 。 他还遥尊玄宗为上皇天帝 , 即太上皇 。
马嵬兵变后 , 太子李亨北上发兵平叛 , 唐玄宗南下避难保命 。 现在 , 当爹的要让儿子当天下兵马元帅 , 儿子却要让老爹当太上皇 , 唐朝同时出现了两个皇帝 , 如何是好?
从此前的诏书可看出 , 唐玄宗还不愿放弃皇位 。 他从年轻时就对权力充满欲望 , 在遭到姑姑太平公主掣肘后 , 抢先发动先天政变 , 夺回皇权 , 当了四十多年太平天子 , 一向骄傲自满 , 唯我独尊 。 对他而言 , 放下至高无上的皇权 , 就是放下最后一丝尊严 。
可在得知李亨灵武登基的那一刻 , 唐玄宗似乎释然了 。
到了成都 , 唐玄宗身边的跟随者只剩下一千多人 , 他颁布《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诏》 , 承认李亨为皇帝 , 一切军国大事听他调度 , 宣告自己的统治生涯结束 , 从此 , 唐肃宗成为名正言顺的皇帝 。
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 唐朝之所以能在此后统一部署 , 平定叛乱 , 维持国祚 ,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是权力集中在一个皇帝手里 , 避免了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 。 这是唐玄宗在位做出的最后一大贡献 。
【爱历史】唐玄宗为什么能成为名正言顺的皇帝?
文章图片
唐肃宗画像
02
在蜀地 , 唐玄宗陷入深深的忏悔和思念 。
他回想起入蜀路过斜谷栈道时 , 细雨霏微 , 连绵不断 , 马铃声在山谷间回音缭绕 , 凄切哀婉 , 遂作《雨霖铃》一曲 , 命乐师张野狐吹奏 , 以寄托对杨贵妃的哀思 。 后来他回到长安 , 看到杨贵妃曾经演奏的玉磬 , 更是睹物思人 , 只好命人将其藏起来 。
他回想起当年辅佐他开创盛世的宰相姚崇 , 说:“若姚崇在 , 贼不足灭也!”这是说 , 要是姚崇还在 , 我也不至于落到如此下场 , 有几分推卸责任的意思 。
他回想起专权固宠的宰相李林甫 , 懊悔不已 , 评价他:“妒贤嫉能 , 亦无敌也 。 ”可当别人反问他:“既知 , 陛下何用之久耶?”唐玄宗默然不语 。
他回想起开元最后一任贤相张九龄 。 当年安禄山违犯军令 , 唐玄宗不愿将他处死 。 张九龄断定安禄山必为后患 , 上奏“不宜免死” , 玄宗不听 。 在流落蜀地的第二年 , 他专门遣使至曲江祭奠早已去世的张九龄 。
经历长达两年的自我反省后 , 至德二载(757年) , 唐玄宗终于接到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唐军收复两京!
此时 , 一个问题摆在唐玄宗面前——是否要回长安与儿子团聚?
长安、洛阳光复后 , 唐肃宗立即派人给唐玄宗送去一封信 , 态度还算诚恳 , 大致意思是 , 请太上皇东归主持大局 , 我还是回去东宫当太子 , 以尽臣子之道 。
唐肃宗的心腹重臣李泌得知此事 , 进宫问皇帝:“此表可追回来吗?”
唐肃宗说 , 早就送去 , 追不回来了 。
李泌说 , 陛下这样写信 , 太上皇肯定不愿回京 , 不如让我以群臣名义另写一表 , 说陛下想请太上皇还京 , 以尽孝养之责了 , 这样说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