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张骞:一个在荒漠中踏出通天大道,凿空西域的人

【历史故事】张骞:一个在荒漠中踏出通天大道,凿空西域的人
文章图片
作者:水云初静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 平沙莽莽黄入天 。 轮台九月风夜吼 , 一川碎石大如斗 , 随风满地石乱走 。 ”
“明月出天山 , 苍茫云海间 。 长风几万里 , 吹度玉门关 。 ”
“青海长云暗雪山 , 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终不还 。 ”
唐代边塞诗气势雄浑 , 格调高亢 , 读来让人热血澎湃 。
那片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引无数热血男儿前仆后继 , 为之抛头颅洒热血 , 那是他们建功立业的抱负和为国戍边的理想 。
可是这一切如果没有八百年前的 , 那个叫张骞的男人 , 打通河西走廊 , “凿空”西域 , 为大汉帝国把整个西域地区纳入中国版图提供了有力的先决条件 。
可能及至唐代都不会有人看到过西域地区的茫茫戈壁 , 也就不会有那些浑厚、悲壮、大气的边塞诗歌了 。
01、向难而行
公元前138年 , 具有雄才大略的年轻的汉武帝 , 已经登上皇位三年 , 此时的大汉朝 , 几代帝王奉行“轻徭薄赋” , “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 , 积聚了雄厚的物力财力 。
这为汉武帝反击匈奴的侵扰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 也更加坚定了他维护国家边境和开疆拓土的决心 。
汉武帝从归顺的匈奴人那里得到一条情报:居住在河西走廊一带的月氏国被匈奴侵扰 , 杀了月氏王 , 甚至把月氏王的头颅做成了酒器 。
新的月氏王欲报杀父之仇 , 却力不从心 , 于是月氏人只得背井离乡 , 向西迁徙 。
汉武帝觉得这是个绝好的机会 , 如果能联合西迁的月氏 , 对匈奴实施两面夹击 , 必定可以打败匈奴 。
但是 , 当时的大汉帝国对关山远隔的西域一无所知 , 他们知道的仅仅是向西渡过黄河以后 , 有一条河西走廊可以通往西域 。
但此时的河西走廊已被匈奴人控制 , 穿过河西走廊去往西域 , 无疑是穿过一条死亡之路 。
汉武帝决定公开招募敢于冒险出使的人 , 27岁的张骞勇敢地站了出来 。
张骞 , 字子文 , 陕西成固人 , 此时的他只是一名小小的郎官 , 也就是汉武帝的宫廷侍卫 。 他觉得出使西域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 也是一件对中原具有重要意义的事 。
因此 , 尽管明知此次西行肯定是历经艰难险阻 , 九死一生 , 但是胸怀梦想与抱负的张骞 , 还是决定一试 。
汉武帝非常高兴 , 亲自为他挑选了一百多名武士随行 , 并让投降的匈奴人堂邑父为他担任向导和翻译 。
临行前 , 汉武帝在甘泉宫隆重接见了张骞 , 亲手赐予他象征权利和使命的符节 。
纪录片《河西走廊》这样评价: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担当这样的重任 , 汉武帝有气量 , 没把握 。
但是不管怎么说 , 张骞带着他的勇气、梦想 , 和他的使团一路向西 , 向着那片未知的茫茫戈壁出发了 。
【历史故事】张骞:一个在荒漠中踏出通天大道,凿空西域的人
文章图片
02、滞留匈奴
脚下是坚硬的戈壁滩 , 茫茫的大荒漠 , 头顶是烈日的炙烤 , 周围是狂风裹挟着黄沙呼啸 。 不知道走多远才能遇见一处绿洲和稀疏的人烟 , 然后又是戈壁连着戈壁 , 荒漠连着荒漠……
自幼生长在富庶中原的张骞和他的使团 , 尽管出发前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 , 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是让他们倍感压力 。
张骞他们艰难地向前跋涉 , 缺少水源 , 缺少食物 , 但是最让他们担心的危险还是来了 。
张骞和他的使团遇到了匈奴兵 , 毫无悬念地 , 他们全都被俘虏了 。
他们被押回了匈奴王庭 , 匈奴王军臣单于在得知张骞使团的目的时 , 阴沉着脸说:“月氏在吾北 , 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 , 汉肯听我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们怎么可以连个招呼都不打 , 就想从我的地盘上穿过 , 去别的国家?”
张骞自知理亏 , 无话可说 , 他在被匈奴兵抓住的那一刻就已经做好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准备 , 出人意料地是匈奴单于并没有杀他 , 而是将他扣留 , 软禁了起来 。
匈汉两国长期对抗 , 作战 , 匈奴人想从张骞的身上获取更多有关汉朝的情报 , 他们也想把这个勇敢地 , 肩负着汉帝国使命的人收为己用 。
面对始终不肯屈服的张骞 , 匈奴人竟然打出了感情牌 , 他们送给张骞一个匈奴女子做妻子 。
这个匈奴女子在历史上鲜有记载 , 但是她能心甘情愿地照顾张骞的起居 , 并且为他生了孩子 , 这都说明这个女子的心地是善良的 , 张骞和她的婚姻也绝对是有感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