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曹魏宗亲,为何最后掌权的是曹真一脉,而非仁、洪、休、惇、渊?( 二 )


公元228年 , 曹休在石亭之战中 , 中陆逊诱敌之计 , 魏军大败 , 曹休羞愧交加 , 不久背上毒疮发作去世 , 其子曹肇继承爵位 , 曹肇容貌俊美 , 有当世之才度 , 深受魏明帝曹叡的宠信 , 官至散骑常侍、屯骑校尉 。
曹叡临终之前 , 原本想将身后事托付给燕王曹宇、曹肇、秦朗、夏侯献、曹爽 , 但是因为曹宇推辞不受 , 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与曹肇、秦朗有怨 , 劝曹叡任命曹爽为大将军 , 以司马懿为太尉托孤辅政 , 曹叡听取刘放和孙资的建议 , 罢免了曹肇、秦朗等人 , 以曹爽和司马懿为辅政大臣 。
【历史故事】曹魏宗亲,为何最后掌权的是曹真一脉,而非仁、洪、休、惇、渊?
文章图片
燕王曹宇的推辞 , 与刘放、孙资的从中作梗 , 成就了曹爽
魏明帝曹叡托孤的时候 , 大将军之位能够落到曹爽头上 , 更多的朝堂上一帮聪明人在争斗 , 最后落到了一个默默无闻、唯唯诺诺的老实人头上 , 有点类似于民国军阀混战 , 吴佩孚辛辛苦苦半天 , 最后老大被文盲曹锟当了 。
曹叡病危的时候 , 首选的大将军是燕王曹宇 , 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共同辅政 , 托付身后事 , 这项任命延续了曹叡重用宗室的风格 , 五人全是诸曹夏侯宗室成员 , 秦朗的母亲就是那位关羽向曹操求取 , 被曹操截胡的美女 。
但是这项任命出现了两个变故 , 一个身为曹叡叔父的曹宇 , 推辞大将军的职位 , 曹叡召见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商议 , 二人异口同声说曹宇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才推辞 , 曹叡可能是病糊涂了 , 真就相信了 。
【历史故事】曹魏宗亲,为何最后掌权的是曹真一脉,而非仁、洪、休、惇、渊?
文章图片
曹宇与曹叡虽说叔侄 , 但年龄相差不大 , 连个从小关系就不错 , 曹宇被曹叡召回朝中已经很多年了 , 很多朝中大事 , 曹叡都会找曹宇等人商量 , 曹宇的才能曹叡又怎么不会不清楚呢 , 及时说曹宇能力一般 , 但比起曹爽这种脑残要强不少吧 。
曹宇推辞的理由 , 其实非常复杂 , 一来他非常清楚曹丕对待他们兄弟手段 , 怕曹叡也像他老爹一样 , 给他来这一出 。 其次 , 曹宇性情恭顺温和 , 推辞有文人不热衷于权势的洒脱风骨 , 这种风气在东汉时期就有 , 另有可能就是性格原因不想担任大将军 , 从旁辅助才合适 。
但是曹宇的推辞被过分解读 , 认为能力不行 , 就太冤枉了 , 第二个变故是夏侯献、曹肇、秦朗等人与刘放、孙资的矛盾 , 二人受曹叡重用 , 在朝中长久掌握权力 , 被夏侯献、曹肇这些心有抱负 , 想要一展拳脚的三代子弟记恨、敌对 。
【历史故事】曹魏宗亲,为何最后掌权的是曹真一脉,而非仁、洪、休、惇、渊?
文章图片
执掌中书的刘放、孙资二人 , 担心曹宇成为大司马后 , 夏侯献、曹肇等人掌权 , 对自己进行清算 , 因此极力离间几人与曹叡的关系 , 最终在曹叡询问谁可以成为大将军时 , 推荐了在曹叡近前的曹爽 , 卖对方一个人情 , 保住自己的地位 , 又把司马懿拉进来 , 而生性谨慎、唯唯诺诺的曹爽成了最后的大将军 , 妥妥的坑了曹魏一把 。
【历史故事】曹魏宗亲,为何最后掌权的是曹真一脉,而非仁、洪、休、惇、渊?】刘放、孙资说到底 , 还是士族的代表 , 自然是要从士族和自己的利益来考虑 , 他们才不在乎掌权的曹魏宗室有什么能力 , 曹叡托孤时 , 曹爽的表现渣得一逼 , 满头大汗 , 口不能言 , 搞得曹叡都怀疑他行不行 , 都打算变卦了 , 又被刘放二人一劝说同意了 , 将曹宇、夏侯献、曹肇赶出宫去 , 也把曹魏的将来赶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