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古代流放女犯人的人间地狱宁古塔,为何如此可怕?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 黄泉都是值得恐惧的 , 那里不但阴森恐怖 , 还象征着死亡 。 然而 , 清代文人方拱乾却曾经表示:人说黄泉路 , 若到了宁古塔 , 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那么 , 他口中的宁古塔到底是什么地方 , 为什么会被说成是去过之后连黄泉都不怕了呢?
【历史故事】古代流放女犯人的人间地狱宁古塔,为何如此可怕?
文章图片
宁古塔旧城位于今黑龙江牡丹江的海林市一带 , 相传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时曾在此驻军 , 因此这里也就被视为满清的龙兴之地之一 。 顺治十八年(1661) , 明朝末代兵部尚书张缙彦在降清后因文字狱被抄没家产流放宁古塔 , 他也成了清朝第一个因文字狱获罪的官员 。
【历史故事】古代流放女犯人的人间地狱宁古塔,为何如此可怕?
文章图片
在宁古塔戍所 , 张缙彦苦中作乐 , 撰写了《宁古塔山水记》等地理著作 , 其中对于宁古塔之名的由来介绍道:“宁古塔者 , 名其地也 , 其山则曰台 , 塔与台音相近也 , 或以山形如台 , 故名 。 ”“塔”实际上是山的意思 , 而生于宁古塔戍所的吴桭臣则在《宁古塔纪略》中解释说“相传昔有兄弟六个 , 各占一方 , 满洲称六为宁古 , 个为塔 , 其言宁古塔 , 犹华言六个也 。 ”结合这两处记载 , 我们可以知道 , 所谓的宁古塔并不是真的一座塔 , 而是一座山名 , 或是满语中“六个”的音译 。
康熙五年(1666) , 朝廷下旨修建了宁古塔新城 , 其址位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一带 , 与旧城相隔二十五千米 。 当时 , 新城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军事职能 , 也是东北各部向朝廷进贡特产的中转地 , 所以发展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 甚至 , 宁古塔一度成为了清朝黑龙江、吉林一带广大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位居“吉林三边”之首 。
【历史故事】古代流放女犯人的人间地狱宁古塔,为何如此可怕?
文章图片
自然环境方面 , 万历至崇祯年间的官员王家祯曾描述道:“宁古塔 , 在辽东极北 , 去京七、八千里 。 其地重冰积雪 , 非复世界 , 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 。 ”另外 , 顺治年间因科场案被流放宁古塔 , 在那里戍守了二十多年的吴兆骞也曾在信中写道:“宁古寒苦天下所无 , 自春初到四月中旬 , 大风如雷鸣电击咫尺皆迷 , 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 , 八月中旬即下大雪 , 九月初河水尽冻 。 雪才到地即成坚冰 , 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 ”
【历史故事】古代流放女犯人的人间地狱宁古塔,为何如此可怕?
文章图片
可见 , 当时的宁古塔因为地处北方 , 气温十分恶劣 , 宛如是被冰雪封印是世界尽头 。 不过 , 出身苏州的吴兆骞难以忍受当地气候 , 但上文提到就生于戍所当中的吴兆骞之子吴桭臣却表示“宁古山川土地 , 俱极肥饶 , 故物产之美 , 鲜食之外 , 虽山蔬野蓛 , 无不佳者 。 皆无所属 , 任人自取 。 ”我们知道 , 东北平原的黑土十分肥沃 , 很适合植物的生长 , 而在地广人稀的当时 , 这些植物几乎都是没有主人的 , 所以住民可以随意采摘 , 这也算是其难得的优点 。
【历史故事】古代流放女犯人的人间地狱宁古塔,为何如此可怕?
文章图片
另外 , 宁古塔还有一个优点 , 那就是人们性格淳朴 。 上文提到的方拱乾就对当地人进行赞扬道:“道不拾遗物 , 物遗则拾之置于公 , 俟失者往认焉 。 ”或许正是因为发展程度低 , 当地的老百姓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都没有什么兴趣 , 以至于另一个文人杨宾作诗赞颂道:“泣月天边雁 , 悲风塞上笳 。 老亲忠信在 , 不减住中华 。 ”
从上文的描述来看 , 似乎宁古塔除了过于严寒之外还算是个不错的地方 , 似乎远远没有黄泉可怕 。 但是 , 自然环境并不是最主要的 , 被流放至此的犯人的痛苦主要来自于内心 。 首先 , 来到宁古塔后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戍守边疆 , 并且为“正规军”服务 。 在清宫戏里 , 常常会有“发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的惩罚出现 , 这就是让犯人去伺候宁古塔的军人们 。
【历史故事】古代流放女犯人的人间地狱宁古塔,为何如此可怕?
文章图片
在恶劣的天气下 , 这些可能原本是高级知识分子的犯人要为他们原本瞧不起的军人服务 , 这本来就是一件很让人感到耻辱的事情 , 而且 , 来自南方的犯人们还不得不忍受北方的极寒 , 这就更加让人难熬 。 其实 , 致命性的原因还在于这种惩罚只要不被免除 , 就是世世代代的 。
【历史故事】古代流放女犯人的人间地狱宁古塔,为何如此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