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讲堂|德国多家科研机构关注「机器人护理」,共同打造未来智能病床,投资180万欧元

2019年底 , 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约1.7亿 , 占总人口比例为12.6% , 预计2030年我国人口达峰值14.5亿 , 老年人比例将占25%左右 , 远超联合国20%的“超老龄社会”标准 。
世界范围内 , 医疗行业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除了持续的护理人员短缺之外 , 医务工作者的压力也在持续增加 。 比如 , 经常因为护理工作而造成护理人员背部肌肉和骨骼问题 , 致使旷工 , 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
为了支持护理工作人员 , 同时让患者变得更独立 , 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BMBF)资助了AdaMeKoR(AdaptiveMulti-componentRobotSystemforHealth-Care)项目 , 该项目寻求解决办法 , 以便辅助医务工作者 , 同时为病人创造更多的自主权 。
项目从2020年3月15日启动 , 持续至2023年3月14日 , 项目资金为180万欧元 。
机器人大讲堂|德国多家科研机构关注「机器人护理」,共同打造未来智能病床,投资180万欧元
文章图片
可适应的多功能智能病床
AdaMeKoR项目旨在开发一种可适应性的多功能智能病床 , 该系统规划了一个机械臂来实现护理功能 , 另一个功能是床-轮椅转移 。 该项目拟打造一系列传感器组件 , 例如 , 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病床的姿态 。 此外 , 该系统希望实现监测护理人员的姿势 , 并在过载的情况下 , 为姿势优化提供输入 。
机器人大讲堂|德国多家科研机构关注「机器人护理」,共同打造未来智能病床,投资180万欧元
文章图片
△机器人护理系统概念图
该研究项目由圣约翰救护机构(Johanniter-Unfall-Hilfe)进行协调 , 奥斯纳布鲁克大学(universitiesofOsnabrueck)和奥尔登堡大学(Oldenburg)以及DFKI分工协作 。
由FrankKirchner教授领导的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 , 将负责病人转移的机器人系统开发 , 比如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 , 而我们知道这对医务人员来说是很大的体力负担 。 通过将机器人应用于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中 , 可以弥补这一点 , 尤其是当它们还可以安全地处理更大体重患者 。
鉴于项目初期阶段方案暂未公布 , 在这里提供名古屋研究所发布的护工机器人暖男RIBAII作为参考 , 该款机器人能够实现将患者“抱起”实现床-轮椅转移 。
机器人大讲堂|德国多家科研机构关注「机器人护理」,共同打造未来智能病床,投资180万欧元
文章图片
△RIBAII转移机器人
由RolfDrechsler教授领导的Cyber-PhysicalSystems研究部 , 正在研究机器人手臂的控制部分 , 目标是实现操纵杆控制机械臂 。 这只手臂可以作为行动不便的人的第三只手 。 为此 , 机器手臂被安装在床头柜上 , 由操纵杆或更复杂的3D鼠标控制 , 从而辅助实现物体抓取 , 该产品将成特殊人群的另一福音 。
机器人大讲堂|德国多家科研机构关注「机器人护理」,共同打造未来智能病床,投资180万欧元
文章图片
△机械臂自适用多功能运动床
而奥尔登堡大学负责研制分析医护人员姿态的传感器 , 帮助该项目实现机器人、传感系统和自动化技术辅助患者治疗 , 最终提高护理人员及患者目标群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
热点课题研究
机器人大讲堂|德国多家科研机构关注「机器人护理」,共同打造未来智能病床,投资180万欧元
文章图片
机器人:随着协作机器人技术的成熟 , 机器人脱胎于传统工业机器人护栏内工作的限制 , 允许应用于和人类一起执行任务的协作模式 。 编程方面是基于复杂的、大规模并行嵌入式系统解决方案 。 在这里 , 由计算机科学家、生物学家、数学家、计算机语言学家、工业设计师、电气工程师、物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组成跨学科团队 。
自主系统:自主系统能独立执行、学习、解决复杂任务 , 并能对不可预测的事件做出反应 , 从而辅助特殊人士的日常生活;此外 , 他们还能够在生产中灵活地与工人协作;并且在不便于人类参与的危险环境独立工作 。 机器学习、网络安全和计算机等技术对自主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