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唐朝300死刑犯被放回家探亲,又主动回去受刑?真相原来是这样

唐朝初期的“贞观之治”历来被人称颂 。 隋末大乱造成的破坏太严重 , 天下人口剧减 , 满目疮痍 。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初 , 用魏征的话说 , 还是“茫茫千里 , 人烟断绝” , 到贞观末期 , 短短20多年 , 已经有了兴盛的局面 。
【历史故事】唐朝300死刑犯被放回家探亲,又主动回去受刑?真相原来是这样
文章图片
举个例子 。 贞观元年 , 关中地区闹饥荒 , 一匹绢(约合500铜钱)才能换一斗米;到贞观四年 , 一斗米只要三四文钱 , 人民安居乐业 , 全国全年的死刑犯只有29个;东到沿海 , 南到五岭 , 处处夜不闭户;出远门的人都不用带干粮 , 一路上自有好客的人家管饭 。
但是严格来说 , “贞观之治”还达不到盛世的标准 , 是治世 , 给玄宗皇帝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
作为一代雄主 , 李世民的文治武功罕有其匹 , 身边人才济济 , 如果他和康熙皇帝一样在位那么久 , 真正的太平盛世在他的手里肯定能实现 。
李世民的谥号叫“文皇帝” , 向世人证明 , 他不仅神武盖世 , 还善于治国理政 。 贞观年间的“纵囚事件”更是李世民的“得意之作” 。
【历史故事】唐朝300死刑犯被放回家探亲,又主动回去受刑?真相原来是这样
文章图片
诚实守信的死刑犯
李世民在位时 , 曾把一批死囚放回家里探亲 , 事先跟他们约好 , 第二年秋决(执行死刑)的时候必须回来受刑 。 结果几百个死刑犯很讲信用 , 全都回去了 , 一个没跑 。 李世民很感动 , 赦免了他们 。
【历史故事】唐朝300死刑犯被放回家探亲,又主动回去受刑?真相原来是这样】事情发生在贞观六年 , 即公元632年 , 李世民才三十四、五岁 。
据《旧唐书》记载 , “(六年)十二月辛未 , (帝)亲录囚徒 , 归死罪者二百九十人于家 , 令明年秋末就刑 。 其后应期毕至 , 诏悉原之 。 ”
【历史故事】唐朝300死刑犯被放回家探亲,又主动回去受刑?真相原来是这样
文章图片
《旧唐书》说的是290个死囚被释放回家 , 而《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的都是300多人 。 《新唐书》里讲的比较清楚一点:李世民登基后 , 有人提出用严刑峻法治民 , 魏征表示抗议 , 认为应该以宽仁治天下 , 李世民深表赞同 , 对刑罚非常谨慎 。
贞观六年 , 李世民曾亲自“录囚”(复审一些犯人的案情 , 有冤情的当场赦免) , 然后把390个死刑犯放走 , 让他们在次年秋天主动回来 。 到了期限 , 390人一个不少 , 都在朝堂上拜见皇帝 。 李世民对他们的诚信深为赞许 , 当场赦免了他们的死罪 。
但是他也觉得有点不妥 , 对大臣们说:“我从来没有一年内搞两次大赦 , 以后不能让犯人抱着侥幸心理 。 ”
【历史故事】唐朝300死刑犯被放回家探亲,又主动回去受刑?真相原来是这样
文章图片
顺便说一下 , 历史上真正的死刑复核制度是李世民开创的 。 有一次 , 李世民在气头上处决了一个公正的法官 , 杀完就后悔不迭 。 按照前朝传下来的死刑复核制度“三覆奏” , 处决犯人当天 , 一会儿功夫就向皇帝请示三次 。 用李世民的话说 , “这样我根本没时间冷静考虑 , 三奏有什么用?”
于是 , 李世民下令更改“三覆奏”制度 , 处决的犯人前两天 , 每天复核一次 , 行刑当天再复核一次 , 京畿地区还实行更严格的“五覆奏” 。 这样一来 , 刀下冤魂明显减少了 。
再说“纵囚事件” , 《资治通鉴》也记载 , 贞观七年九月 , “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 , 无人督帅 , 皆如期自诣朝堂 , 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 ”也就是说 , 390个死刑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 , 全部自发返回 , 一个不少 , 准备受刑 。 最后被唐太宗赦免 。
【历史故事】唐朝300死刑犯被放回家探亲,又主动回去受刑?真相原来是这样
文章图片
欧阳修“打假”
这样人数众多的“纵囚事件”可谓空前绝后 , 在唐朝和后世好评如潮 , 有不少文人“吹捧” 。 但是 , 北宋的文坛巨擘欧阳修却站出来“打假”了 。
欧阳修大致是这样说的:
“宁为义死 , 不愿苟活 , 而视死如归 , 连明理的君子都不容易做到 , 何况那些普通百姓呢 , 未免对他们抱希望太高了 。 难道这符合情理吗?仁政和恩德可以潜移默化人心 , 移风易俗 , 但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 ”
【历史故事】唐朝300死刑犯被放回家探亲,又主动回去受刑?真相原来是这样
文章图片
“唐太宗在位六年 , 全国犯罪率大大降低 , 可是作奸犯科的人还不少呀 , 不然哪来那么多死刑犯 。 不能教人不犯大罪 , 却希望他们一天之内变得轻生死、重然诺 , 这也说不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