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阴阳五季图

太极阴阳五季图

文章插图

太极阴阳图的黑色代表阴还是白色代表阴?太极图中黑色代表阴,白色代表阳 。
《太极图》据传是宋朝道士陈抟所传出 。陈抟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道士,对道家思想和易学都有很深造诣 。据史书记载,陈抟曾将《后天太极图》、《八卦图》、《河图》以及《洛书》传给其学生种放,种放以之分别传穆修、李溉等人,后来穆修将《太极图》传给周敦颐 。周敦颐著《太极图说》加以解释 。现在我们看到的太极图,就是周敦颐所传的 。
传统观念认为,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关系 。它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本源,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法则 。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这概念 。
扩展资料:
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基础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 。概括而言,按照易学思维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间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础概念之一 。
在地球上,阴阳的显著表现是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影响 。这是因为地球自身运动表现为与太阳的相对运动和与月亮的相对运动两种运动,两种运动关系统一存在地球运动之上,形成阴阳对研究对象不可分割的综合影响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无法分割 。
【太极阴阳五季图】阴阳也是中国文化的根源之图——河图、洛书、《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的理论基础 。简单说来,从起源上讲,中华文明就是从阴阳这一基本要素出发并逐步建立和发展的,经过长期对阴阳的不断深入认识,形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论,并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引申出一系列涵盖诸领域的阴阳知识,包括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命科学、精神科学等各种范畴 。
物物皆有阴阳,不可割裂,阴阳必相互依存,万事万物中都包含阴阳的特性 。
阴阳,电脑二进位制的0和1,0是阴,1是阳 。
太极图案为什么是由黑白颜色组成的?人们一直看到的、印象最深的“太极图”,就是两条黑白的“阴阳鱼” 。白鱼表示为阳,黑鱼表示为阴 。白鱼中间一黑眼睛,黑鱼之中一白眼睛,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之理 。
一般所谓“阴阳鱼的太极图”,最先见于明初赵撝谦的《六书本义》,称作“天地自然河图” 。其后,章潢收入《图书编》,并更名为“古太极图” 。至清初高雪君编篡《易经来注图解》时,把进一步演变而来的《心易发微伏羲太极之图》辑入卷末“周易采图” 。
对于“阴阳鱼的太极图”的来源,清代张惠言于《易图条辨》中说得很清楚 。他说:“为此图者,盖由朱子发《纳甲之图》,用周元公《太极(图)》之法,圆而入之 。”
关于太极图之含义,一种认为:太极是指宇宙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 。再一种是“虚无本体为太极 。”认为“一”为太极,此“一”不是数,而是“无” 。还有一种,认为阴阳混合未分为太极,“天地阴阳,古今万物,始终生死之理,太极图尽之 。”
耿奎认为:“易”为日月,“易”为阴阳,“太极图”就是一个“易”的——日月、阴阳的代表符号 。阴阳是由日月代表的 。“太极图”就是在无极图的基础上,溶以日月、阴阳,用符号代“易”演化而来的 。“无极图”是道教修炼长生之术,刻在石壁上的一个圈 。“无极”之圈,就是练功者为更快的入静,而直视静思的一个标记 。
在“无极”圈里,加进了“易”,——也就是画进了代表“易”的——“日、月”二字,即为太极 。古代的“日月”二字,与现代字稍有区别,古文日字为O里装进一个圆点,月字也是一个象形为中间加一个竖点,日月装进一个(无极)中 。由古文月字一分,正好形成一个“S”形 。
圆(无极)里的“日月”一边一半,日月中间又各有一点,以黑白一分,就变成了看上去似如两条“鱼”形了 。其含义是,“易”为日月;“易”为阴阳 。“易”之图变——由“无极”而“太极”——是由一个无极圆圈内装有了古文“日、月”二字,即成了代表“易”之阴阳机理的太极图案 。
如何用阴阳解释太极图?太极图的两个部分用不同颜色相区别,分为阴和阳,以倒"S"线相隔,表明这两个部分是相互独立、不容混淆的 。
太极图中的倒S线将太极图清晰地分为两个关联部分,表明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是有结构的 。
太极图的两个独立块面各有一个对方的小点,即阳块中有阴小点,阴块中有阳小点,表明同一事物结构中的独立部分与对方有不容混淆的包含关系 。也就是说,虽然阳中含阴,阴中含阳,互相包含,但是不论是块还是点,都是绝对独立的,没有混淆界线 。
太极图的阴块和阳块都有大头和小尾的形状,表明事物运动是有方向性的,可以显示太极图的正旋与反旋的旋转方向 。
太极图阴块和阳块的大头与小尾,还表示阴块和阳块在旋转中的强弱变化,大头为强,小尾为弱,在大头处有对方的小点,同时与对方的小尾衔接,这就显示了太极内部两种能量的变化由小到大,又由大到互变的变易性,呈现出物极必反的状态,这就是易理产生的根源 。
扩展资料
“阴阳鱼”太极图的思想渊源可上推到原始时代的阴阳观念,但原始时代的有关图形、符号都不是也不能直接推衍出“阴阳鱼”太极图 。
“阴阳鱼”太极图与道教有关,宋元及清代胡渭的部分有关观点基本可信,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内丹、阴阳等思想观念上 。“水火匡廓图”与“三五至精图”同样也不能直接推衍出“阴阳鱼”太极图 。
关于陈抟或薛翁、蜀之隐者、青城山隐者创作或始传“阴阳鱼”太极图的观点,因无以考证,只能存疑,不能轻易否定,也不能简单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