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暴力娃”,父母需建立“三级预警”,纠正从情绪入手

文|全文共2793字 , 阅读时间约4分钟
面对“暴力娃”,父母需建立“三级预警”,纠正从情绪入手
文章图片
这段时间 , 妹妹带着Tim三岁的小表弟多多来家里小住 , 谁知道两兄弟见面后才和平相处了一个下午 , 晚上就“开打”了 。 听到哭声后 , 我们火速赶往事故现场 , 小表弟多多一边哭一边跺脚 , Tim一脸担心站在一边 。 我问Tim发生了什么 , Tim说他刚拿起来一辆遥控汽车 , 多多就冲过来打他 。
妹妹一脸无奈:“Tim说的八成是事实 , 最近他真的很喜欢打人 , 我都头痛死了 。 ”随即转向正在哭的多多:“哥哥都没哭 , 你哭什么 , 哪个手打的人 , 给我伸出来!”我看到妹妹要动手打多多 , 连忙拦下来 , 告诉她别以暴制暴 。
面对“暴力娃”,父母需建立“三级预警”,纠正从情绪入手
文章图片
家有一个打人成惯性的孩子 , 妈妈爸爸一定都非常紧张 , 在家担心是自己惯得 , 出门担心他攻击别的小朋友 。 但是有没有发现 , 虽然严肃对待 , 一见到就纠正 , 但是宝宝的行为还是没得到改善 ,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揭开疑惑 。
面对“暴力娃”,父母需建立“三级预警”,纠正从情绪入手
文章图片
为什么宝宝爱打人?
有一次我去公园散步 , 远远就听到一位妈妈在质问自家孩子:“你说 , 你为啥要打人?”小男孩只是呜呜哭着 。 其实无论怎么询问 , 孩子不知道自己为啥要打人 ,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这种行为是“打人” 。 同样错误行为背后 , 原因却各不相同 。
第一:精细动作发展滞后
很多人都听过笨笨小熊的故事 , 小熊力气很大 , 当他表达善意的时候 , 总是会弄伤别人 。 如果宝宝的精细动作发展滞后 , 或许他本来友善的动作 , 都会变成“打人” 。 比如本来想要摸小朋友的头 , 却成了“打头” , 本来想拥抱 , 却变成了推搡 。
第二:习惯用“打”表达情绪 。
儿童心理学家德雷克斯说:儿童觉察能力很强 , 但表达能力却很差 。
三岁的孩子如果突然受到威胁 , 或者感觉到剧烈的情绪 , 一般会自然而然的采用两种方式 , 哭或打人 , 也有两种情况一起出现的 。 比如Tim的表弟多多 , 打人后又哭 , 其实就是在用“打人”表达情绪 。
面对“暴力娃”,父母需建立“三级预警”,纠正从情绪入手
文章图片
第三:父母的错误示范
孩子打人后 , 妹妹也想用“打手”的方式让孩子改掉打人的习惯 , 但是这是一个悖论 。 如果打人应该受到惩罚 , 那么惩罚者本身也要受到惩罚 。 正是这种错误的示范 , 让孩子认为:如果对方做的不对 , 就要去打他 。 也就是说“人和人之间可以使用暴力 。 ”
面对“暴力娃”,父母需建立“三级预警”,纠正从情绪入手
文章图片
说教和惩罚为啥不管用?
面对“暴力娃”,父母需建立“三级预警”,纠正从情绪入手】正如上文中所说 , 用暴力的形式制止孩子的暴力 , 是非常荒诞的 。 但在私信中 , 很多家长告诉我 , 他们也知道这一点 , 所以当孩子出现打人行为时 , 父母都及时制止 , 然后进行教育 , 然而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
比如一位叫作@猫有鱼的粉丝就告诉我 , 她会给儿子耐心地讲 , 如果你一不满就动手打人 , 就会伤害到别人 , 包括妈妈爸爸 。 妈妈爸爸会疼也会伤心 。 但即便这样 , 她的儿子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因为不满而动手打人 。
面对“暴力娃”,父母需建立“三级预警”,纠正从情绪入手
文章图片
为什么会这样呢?举个简单的例子 , 如果一个人不会骑自行车 , 但是走路去又要走很久 , 骑自行车是最好的方案 。 即便给他讲再多骑自行车的好处 , 他依然不会骑车 , 只能选择走着去 。 对于孩子 , 理智的表达情绪并不是天生就会的 , 之所以会哭和打人 , 因为这是人类最原始的情绪反应 , 回到脑科学领域 , 就是杏仁核控制下的“逃跑”和“战斗” 。
因此 , 想要纠正宝宝们爱“动手”的习惯 , 关键是要从情绪控制出发 , 否则用再多的大道理和惩罚 , 都只能无功而返 。
面对“暴力娃”,父母需建立“三级预警”,纠正从情绪入手
文章图片
宝宝打人的“三级预警”
曾经有位朋友 , 她特别苦恼的跟我倾诉 , 说自己家孩子有“暴力倾向” , 最近总是会打她 , 玩得高兴也会打她 , 无聊也会打她 , 不满也会打她 。 有一次甚至还在看电视时咬了朋友一口 。 她抓住孩子的手一顿训斥 , 小家伙甚至还笑了笑 。 从她的描述中不难看出 , 孩子并不是喜欢打妈妈 , 而是在妈妈挨打后的反应中 , 获得了快乐 。 这是典型的“反应过激” , 甚至从某种角度上说 , 也是孩子打人的原因 。 为了避免过度反应 , 又能纠正宝宝的行为 , 我么你需要建立三级预警系统 , 分情况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