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秦武王为何贸然举鼎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呢

九鼎乃华夏至尊神器 , 相传为夏后氏首领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之后 , 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而成的 。 正因如此 , 九鼎成为承载天下九州的重器 , 成为先秦时期代表朝代德行兴衰的象征 。
【历史故事】秦武王为何贸然举鼎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呢
文章图片
《墨子·耕注》一书中有云:“夏后氏失之 , 殷人受之;殷人失之 , 周人受之 。 夏后、殷、周之相受也” 。 即便是春秋霸主楚庄王北上争霸、问鼎中原 , 亦不敢打着周室九鼎的主意 。 然而到了战国时期 , 秦武王嬴荡亲往周室太庙 , 不顾周围朝臣劝阻而强行举鼎 , 最终大鼎脱手 , 砸断胫骨 , 气绝而亡 , 时年23岁 。 那么秦武王究竟是何许人也 , 又为何贸然举鼎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呢?
秦武王出生之时 , 楚威王熊商去世 , 楚怀王熊槐即位 。 魏国伺机发动攻伐楚国的行动 , 并为安定后方而许诺战胜楚国之后必将河西地区上郡献给秦国 。 秦惠文王采纳张仪建议 , 决定协助魏国伐楚 , 胜可得河西上郡 , 败则趁魏军削弱之时以武力攻占 。 最终魏国取胜 , 并在秦国的软硬兼施之下 , 与次年将上郡割让于秦 。 自李悝变法、吴起统帅魏武卒以来 , 魏霸河西八十余年后 , 秦国重新回到河西地界 。
【历史故事】秦武王为何贸然举鼎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呢
文章图片
故地重得的秦国上下兴奋无比 , 秦惠文王因此将此时出生的儿子取名叫做“荡” , 蕴含了对他荡平天下的期许 。 正因为从小就被父王赋予了极高的期望 , 嬴荡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被刻意安排 , 不断的磨练出了惊人的体格和意志 。 年轻的时候 , 嬴荡就被秦惠文王安排到军营中历练 , 他自己也一直以普通士兵来打磨自身 , 并在军中取得了不错的表现 , 甚至一度成为秦军的佼佼者和领军人物 。 这段青年时期的从军经历即促使嬴荡在执政之后具备极大的优势 , 也使得他的执政思想更侧重军事武略和个人勇力的作用 。
【历史故事】秦武王为何贸然举鼎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呢】秦武王即位之初 , 各国使节纷纷拜访祝贺 , 同时想要探究秦国的朝局和新王国策 。 当时前往秦国的有韩、魏、楚、齐、越等国使节 , 而秦武王却亲自接见越国使者 , 并加强同魏国的联系 。 原来在秦惠文王时期 , 楚国连番遭到秦国征伐 , 出现了向东战略逃避的倾向 。 楚国重心向东转移的重要目标就是长江下游的越国 。 秦武王想通过与越国达成密约 , 以夹击楚国 , 缩小楚国的战略腾挪空间 。
【历史故事】秦武王为何贸然举鼎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呢
文章图片
至于连横魏国 , 则是为了压制齐国 。 当楚国在楚怀王熊槐时期出现一系列外交和军事层面的失误之后 , 秦齐两强并立的格局出现 。 用魏国来制约齐国 , 可以防止强齐在秦国新君初立 , 内部不稳定之时前来捣乱 。 如此以来 , 有了越国、魏国作为外交抓手 , 秦国的东出计划面临的阻力就小了许多 。
从秦孝公支持商鞅推行变法新政 , 到秦惠文王在张仪、樗里疾等人的大力扶持富国强兵以图东出 , 秦国的国力日渐强盛 。 没过多久 , 等到秦武王控制住了国内局势之后 , 早年间在军中的经历所塑造的性格和行事风格开始影响到秦国朝堂 。 他弃置张仪的连横邦交策略 , 战而寻求以武力荡平天下的目标 , 并制定了“拔宜阳 , 通三川 , 窥周室”的新国策 。
【历史故事】秦武王为何贸然举鼎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呢
文章图片
就在秦武王即位元年 , 蜀相陈壮谋反 , 促使秦武王派遣了甘茂、张仪和司马错等人率兵平乱 , 仅仅用了两个月就解决了陈壮 。 南下蜀中平乱之后 , 秦武王加快了东出的步伐 。 他对甘茂说 , 希望自己能够坐着车子通过三川之地 , 到周朝京畿窥探一番 。 而要通行三川就必须拿下韩国要地宜阳 。 由于宜阳地处险要 , 难以攻克 , 所以甘茂在获准率军攻伐之前曾与秦武王有所约定 , 希望秦武王能对自己坚持信任和信心 , 这便是息壤之盟 。 后来甘茂连续五个月也未能攻下宜阳 , 朝中大臣纷纷主张撤军 , 秦武王因想起息壤之盟 , 不仅力排众议 , 反而增兵五万给甘茂 , 并促使秦军最终攻克了宜阳 。
在位仅三年 , 秦武王便已经完成了拔宜阳 , 通三川 , 窥周室的既定目标 , 开启了秦国东出函谷伺机鲸吞天下的步伐 。 为了进一步试探天下诸侯对周室的尊崇程度 , 以及进一步摧毁由周礼所构筑的中原秩序 , 秦武王做出了与当年楚庄王类似的决定 。 他在宜阳之战胜利之后 , 来到了周室太庙 , 打起了九鼎的主意 。 如前所述 , 九鼎在先秦时期是法统的象征 , 而秦武王意图迁鼎的心思暴露了秦国欲取周室而代之的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