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宣说|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三十而已》到底给我们呈现了什么?

在回老家的高铁上 , 看到电视剧《三十而已》 , 不小心入了坑 , 浪费了几天时间追剧 。 看完后 , 就一部电视剧而言 , 感觉各方面做得还很不错 , 时间是浪费了 , 倒也还是有些想法 。
但事后慢慢回味的时候 , 才感觉有些不对劲 。 作为一个男人 , 有理由对这部剧表示极大的不满 , 只是观看的时候没往这方面想 , 也可见我个人的性别意识很迟钝 。
对你宣说|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三十而已》到底给我们呈现了什么?回想起来 , 在这部影视剧中 , 与三位光鲜亮丽的女主角相比 , 三个男性则被虐得不成样子 。 一个不婚主义者自始至终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 一个电视台编辑从被依赖者到依赖者终于完成自我蜕变 , 还有一个更惨 , 从好丈夫到出轨者的人设崩塌 , 最后还落个身陷囹圄的下场 。
当然 , 也有一个好男人的形象 , 就是女主的父亲 , 为亡妻终身守鳏 , 诠释着忠贞不二的爱情 。 可以说 , 这部女性电视剧把之前女性在其他影视剧中受的全部委屈 , 都还给了男性 。
当然 , 我并非因此就想写篇文章 , 说起这个也就图一乐呵 。 我其实想写点别的 , 就从那个搞婚外恋破坏女主家庭的女生说起 。
对你宣说|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三十而已》到底给我们呈现了什么?电视剧把这个女生的形象塑造得比较复杂 , 就像平时所说的那样 , 有血有肉 , 不呆板 , 不是那种脸谱化的人物 , 一看就是专门破坏别人婚姻家庭的奸妇 。 但这样塑造也不是为了替婚外恋者平反 , 就像有人喜欢把潘金莲塑造成无辜的受害者 。
可见 , 反对脸谱化的道德教条形象 , 不是混淆是非而不顾道德的艺术化 。 即便只为了所谓纯粹的爱情 , 不图钱财甚至一点都不物质 , 婚外恋就是婚外恋 , 不道德就是不道德 , 这个必须毫不含糊 。
在这一点上 , 《三十而已》还是把握好了 。
但这也不是我真正想说的 , 一个复杂的婚外恋者形象早已不稀奇 。 我想对照的是那个销售奢侈品的女主 , 她从都市败退老家 , 涉及传统文化的形象 , 这个才是我想说的 , 毕竟这是我的老本行 。
在一个陌生的大都市里打拼 , 人与人之间互不关心也两不相扰 。 回到老家之后就是熟人社会 , 出门一趟整条街道的人都跟女主打招呼 。 我做过这种陌生社会与熟人社会的对比 , 这部电视剧对此也有很细致的刻画 。
对你宣说|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三十而已》到底给我们呈现了什么?女主回到老家之后 , 就一直在是否重回大都市这个问题上徘徊 , 主要原因就在于老家也有老家的好 。 看起来 , 该剧对于刻画老家这种熟人社会的好 , 还是颇费心思 , 几乎让人觉得这部现代都市剧 , 也不乏都市之外的眼光 , 其中也包括转型茶厂的女主表现出对偏远农村的向往 。
然而 , 我对该剧最大的不满不是男性被虐 , 而是传统文化被虐 。 与大都市丰富而立体的文化相比 , 老家代表的传统文化恰恰单薄而扁平 , 尤其选择一个基层小官僚作为代表 , 通过他的口大谈传统文化的好处 , 未免太可笑了 。
话说这跟那个搞婚外恋的女生形象有什么关系呢?婚外恋者从一开始就有道德上的问题 , 她的形象再复杂 , 也不过就是让这种错误变得悲催一些 。
不幸的是 , 我从该剧中看到的传统文化 , 也是这种形象 。 看起来对传统文化有很多同情的地方 , 对亲人、邻里及整个熟人社会都有细致的表现 , 可这种同情给人的感觉 , 与对那个婚外恋者的同情并无二致 。
所谓传统文化 , 通过那个小官僚之口 , 就是熟人之间的熟门熟路 , 好像这就是传统文化的精髓 。 不客气地说 , 这种同情还有污蔑之嫌 。 即便那个茶厂所在的偏远山区 , 就两点 , 一是绿色环境 , 一是人心淳朴 , 基本属于都市人的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