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明朝朱允炆为何不采用推恩令的办法来削藩呢?

朱元璋为了巩固大明江山 , 选择让嫡长子朱标以外的儿子和一个侄孙封蕃到各地 , 拱卫皇室的安全 。 但随着朱元璋的去世 , 即位的皇太孙朱允炆明显镇不住这帮叔叔 , 在削藩的过程中朱棣被翻盘 。 而历史上削藩做的最后的是汉武帝 , 汉武帝的推恩令在不伤皇室颜面的情况下 , 以和平方式解除了封国的威胁 。 朱允炆当年为什么不能采取类似推恩令这样的措施来削藩呢?
【历史故事】明朝朱允炆为何不采用推恩令的办法来削藩呢?
文章图片
推恩令本身是好的 , 也帮助西汉摆脱了分封带来的不稳定影响 。 但这种谋略只能用一次 , 再用别人就能看出来了 , 不好用了 。 明朝距西汉用1000多年 , 在这1000多年里 , 对汉武帝和推恩令的研究肯定已经深入骨髓了 。 如果朱允炆再出来使推恩令 , 也不是什么花样 , 很快会被识破 。 这样使出来的推恩令将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
推恩令是个阳谋 , 当时各个封国都必须接受的阳谋 。 就是明确的告诉你要让你把你封国的土地封给不是继承人的儿子 。 这个计谋说出来很容易 , 做起来也很容易 。 关键看封国的国君支持不支持 , 他的除了继承人以外的儿子支持不支持 。 汉武帝能够执行推恩令的前提是在文景削藩基础上进行的 。 景帝时期 , 汉朝廷和一些叛乱的封国打了一仗才取得了对封国的控制权 。
【历史故事】明朝朱允炆为何不采用推恩令的办法来削藩呢?
文章图片
到汉武帝时 , 封国对西汉朝廷的危害几乎没有了 。 下一步就是如何撤销封国 , 如果武帝强行撤销封国 , 实际上条件也是具备的 。 只不过容易在道义说不过去 , 毕竟都是刘氏骨肉 。 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自然而然的实现封国体系解散 。 推恩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 而这些封国国君的非继承人的儿子之所以会支持推恩令 , 是因为本来他们没有继承权 , 老爹也没有能力更进一步 , 他们得到封国完全属于恩赐 。 一个推恩令就让封国国君和非继承人的儿子意见不一致 , 甚至分裂 。
【历史故事】明朝朱允炆为何不采用推恩令的办法来削藩呢?】明朝的封王和汉朝的封王是不一样的 , 汉朝的王是有国的 , 而明朝的也有很少封地 , 但一般对地方事务没有管辖权 。 就是所谓的有封无国 , 即使实行了推恩令 , 也没有好的地方进行分封 。 汉式推恩令并不适应于千年以后的明朝 。
【历史故事】明朝朱允炆为何不采用推恩令的办法来削藩呢?
文章图片
作为朱元璋的继承人 , 朱允炆得到了一手好牌 , 却被翻盘 。 最主要的原因是操之过急 , 本身他的叔叔们的王位是他爷爷朱元璋封的 , 盲目废掉叔叔的藩王位置容易引起非议的 。 而朱允炆即位几个月就开始了削藩行动 , 打草惊蛇 , 也让燕王朱棣有了反叛的口实和争取同盟 。 并且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输给了朱棣 , 朱允炆下落不明 。
朱允炆其实完全可以实行明朝版的推恩令 , 给自己的堂兄弟们封王 , 让他们远离自己的父亲 。 这样各个藩王的实力被削弱 。 然后再想办法各个击破 。 这样既能不违背道义 , 有可以比较轻松的化解藩王的威胁 。 甚至可以这样说 , 朱允炆什么都不做 , 燕王朱棣没有起兵的口实 , 也不能威胁他的江山 。 根据史料记载 , 朱棣后来是在朱允炆削藩威胁的情况才起兵的 。 因此 , 笔者觉得 , 在削藩这个问题上 , 朱允炆太心急 , 反而把事情办糟糕 。
【历史故事】明朝朱允炆为何不采用推恩令的办法来削藩呢?
文章图片
在朱允炆削藩的情况下 ,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 , 起兵反叛并最终成功 。 明朝帝王开始由朱标系向朱棣系转移 。 朱棣也成为庙号是太宗(后来改为成祖)的帝王参与皇权更迭的帝王(其余的几位是:西汉太宗刘恒、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 , 也包括后来的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