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走出《生旦净丑》冲击波,岩彩画家严好好谈探索——回归纯粹

楚天都市报采访人员徐颖摄影:楚天都市报采访人员萧颢视频剪辑:王鹏
24岁时 , 严好好凭一幅《生旦净丑》岩彩画 , 摘得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金奖 。 获奖是荣誉 , 却也是石破天惊!没有用传统水墨在宣纸上作画 , 而是用敦煌壁画的岩彩 , 在宣纸上作画 , 这是中国画吗?《生旦净丑》面世后 , 立刻引发了艺术学术界关于“中国画”的大讨论 。
在争论中 , 严好好曾一度迷茫 , 三年没有出作品 。 通过反思 , 她觉得要走出困境 , 还是得抛开一切 。 心无旁骛 , 她在岩彩创作道路上一路探索 , 不断突破自我:尝试摈弃对金箔银箔材料的依赖;尝试用“墨”戏“色” , 看中国传统水性材料和岩彩可以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对岩彩运用自如后 , 又回归到纯粹的岩彩创作……
楚天都市报|走出《生旦净丑》冲击波,岩彩画家严好好谈探索——回归纯粹
文章图片
9月24日 , 楚天都市报采访人员来到严好好的工作室 , 立即被眼前几百个瓶瓶罐罐中的“色彩奇观”所吸引——原来世间还有这么好看的颜色 。 岩彩 , 是用天然的矿物岩石制作而成的 , 它们的颜色纯度极高 , 每一种赤、橙、黄、绿、青、蓝、紫 , 都那么纯粹 , 不掺一点杂质 。 用化开的明胶、与岩彩调和 , 随着手指在小碟子中“舞蹈” , 严好好能感知到什么时候黏度刚刚好 。 接着 , 用毛笔蘸色开始作画 。
画画有家学渊源 , 14岁离开家乡武汉去广州求艺
楚天都市报|走出《生旦净丑》冲击波,岩彩画家严好好谈探索——回归纯粹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听说你画画 , 是有家学渊源的?
严好好:我的父亲是一名报社美编 , 也是一位中国画画家 , 所以我从小就在艺术的熏陶下长大 , 三岁时 , 我就拿起毛笔在宣纸上画画 , 画的都是儿童眼中的童话世界 。 笔在纸上游走 , 留下属于自己痕迹 , 这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 。 从此 , 我对毛笔和宣纸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 特别是墨与水在宣纸上沁染、晕化 , 这些特别的视觉效果让我对中国画产生浓厚的兴趣 。
采访人员:考广州美院的时候 , 为什么选择壁画系?
严好好:我是14岁就离开武汉 , 离开家 , 到广州美院附中去上学 , 后来顺利成章考了广州美院本科 。 我的父亲就是广州美院附中毕业的 , 所以当时就让我去那里上学 , 上学后我发现广州美院附中还有好多“附二代” , 都是受到父母的影响 , 从小走上学艺之路 。 但我是当年唯一一个外地来的 , 其他同学都是广州本地的 。
我从小就非常喜欢和中国传统艺术相关的东西:佛教壁画、蜡染、剪纸、年画、刺绣等 , 大学我选择了壁画专业 , 希望接触到更多这些传统材料 。
采访人员:第一次看到敦煌壁画是什么时候 , 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严好好:大学期间 , 我第一次看到敦煌壁画 , 非常震撼 。 墙壁上斑斓的色彩 , 奇异的视觉效果 , 深深吸引着我 。 这些壁画虽然都透露着浓浓的中国气息 , 但却很难在画面上找到传统中国画的影子 。 那些写意的用笔、绚丽的色彩 , 让我沉迷不已 。
在敦煌待了一个多月 , 对敦煌壁画的技法和材料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 敦煌壁画采用了大量的矿物质色 , 这种色彩经历千年后 , 经过氧化、风沙、剥落……最后产生的效果非常出乎意料 , 从提炼到使用 , 不可控性都让这种材料变得很神秘 , 又具挑战性 。 从此 , 我便沉迷于岩彩 。
青年成名 , 作品《生旦净丑》获大奖引争议
楚天都市报|走出《生旦净丑》冲击波,岩彩画家严好好谈探索——回归纯粹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2003年 , 你的作品《生旦净丑》获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金奖 , 这件作品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严好好:《生旦净丑》是我大学时的毕业创作 。 从广州美院附中到广州美院本科 , 8年的专业教育 , 我很想让自己的所学 , 有所成果 , 得到承认 。 毕业创作是对学业的最好交待 。 从起稿、到定稿 , 用了整整一年时间 , 当时想法很纯粹 , 就是想把它画好 , 没有任何别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