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主读史|是怎样炼成亚洲最难吃国家的,韩国


狼主读史|是怎样炼成亚洲最难吃国家的,韩国
文章图片
文|魏水华
图|pixabay
“又贵又难吃” , 这是大部分人对韩国饮食的直观印象 。
以泡菜、炙烤、汤羹、拌饭为底色的韩国料理 , 一度被国内民间机构评选为“亚洲最坑特色饮食” 。
但事实上 , 韩国几乎拥有一个美食国度所有的先决条件:漫长的海岸线和多山的地形 , 孕育了多样的物产;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 , 超过半数以上的欧洲国家 , 并非国小民弱和绝对贫瘠;悠久的文明史 , 承载了脉络清晰的饮食源流;发达的社会经济 , 更是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教育条件和民众素质 。
为什么这样一个国家 , 却因“难吃”而成为讥讽对象?
狼主读史|是怎样炼成亚洲最难吃国家的,韩国
文章图片
No.1壹
作为东亚大陆阡陌交通 , 山川相连的一部分 。 朝鲜半岛的饮食传统 , 天然源自文明更强势的中国中原 。
箕子 , 常常被视作韩国饮食文化的启蒙者 。
这位商代的王室贵胄 , 纣王的叔父 , 被中国史籍称颂为百年一遇的贤臣 。 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 , 箕子带着数千殷商宗室 , 从胶东出发渡海 , 登陆朝鲜半岛 , 带去了中国的礼乐民风 , 开创了半岛史上第一个王朝“箕子朝鲜” 。
在胜利者书写的历史里 , 箕子和周武王姬发的关系 , 常常被描述为亦师亦友、惺惺相惜;而他创立的“箕子朝鲜” , 也被视作周武王分封的天下列国之一 。 但事实上 , 前朝遗老们为了躲避新政权的锋芒 , 跋山涉水来到陌生的土地上开荒 , 这一过程所包含的恐惧、迷茫和隐忍 , 也是可以想象的 。
又几百年后 , 战国时期燕国贵族卫满 , 在秦汉统一之后东渡朝鲜 。 他收容逃来此地的燕国、齐国亡命徒 , 最终取代了箕子朝鲜 , 建立了半岛第二个王朝“卫氏朝鲜” 。
人物虽然不同 , 但情节如此相似 。 国破家亡后的“失地者”们 , 携家带口来到偏远的朝鲜半岛另谋出路 。 时代赋予他们隐忍且用力过猛的性格 , 与中原王朝若即若离的心态 , 贯穿了整个朝鲜民族的历史 。 在今天韩国奇葩的饮食习惯中 , 也有迹可循 。
狼主读史|是怎样炼成亚洲最难吃国家的,韩国
文章图片
比如 , 同为筷子文化圈 , 韩国的筷子与中日越南都不同 , 他们不用竹、木作为材料 , 而是扁形的金属筷 。 韩国人教育孩子 , 筷子虽小 , 但也需要珍惜 。 选择更耐磨金属 , 除了能有效降低更换频率之外 , 还能节省清洗过程中的用水 。
因为金属的摩擦力小 , 夹食物容易滑落 , 韩国人把圆柱形的筷子改成扁长形 。 由此带来了使用不便、需要更长时间学习适应的缺点 , 却被韩国人认为是一种锻炼和修行 。
对比《史记》里记载的 , 箕子看到纣王用象牙做筷子 , 哀叹他铺张浪费的故事 。 韩国的饮食餐具习惯 , 从未改变 。
狼主读史|是怎样炼成亚洲最难吃国家的,韩国
文章图片
与之类似的例子还有韩国酱油 。 事实上 , 大豆发酵取得的富含氨基酸鲜味的液体 , 是最具东亚文化圈特色的调味品 。 中国和日本 , 分别为此衍生出了复杂而辉煌的调味谱系 。 日本人擅长做减法 , 利用过滤、澄清、浓缩等手段 , 在追求酱油氨基酸比例和口味细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浓口、淡口、甘露和白酱油 , 分别对应不同的吃法;中国人则擅长做加法 , 在上好的头抽酱油中 , 加入糖色、草菇、虾籽、月桂叶、百里香等添加物 , 以更复合的鲜味和香味 , 增添酱油的应用场景 。
但在韩国 , 酱油却只是酱油 。 无论蘸食生鱼片、煲汤、凉拌、烧烤腌渍 , 韩国人并不做过细的区分 。 相反 , 韩国最流行的调味品却是大酱 。 这种可以视作酱油半成品的东西 , 用磨细的大豆泥 , 经由不彻底的发酵后 , 连渣带汁一起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