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官V|宋朝自在文官的治国政策,维护统治的锋锐力气,文官之治( 二 )
文章图片
为了更好的凸显科举考试的公平性 , 除了增强考场的纪律之外 , 还严格遵循避讳制度 , 选用的考官之中 , 如若与当年的考官存在着亲属关系的 , 则今年不在审核考官的范围之内 。 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在于 , 可以最大程度上忽略由于门第不同而导致的出身高低 , 只要你足够有才能 , 又可以有机会参与到政治建设中来 , 光是这一点 , 就足够让普通家庭出身的感受到政治上的前景 。
2、自荐制度
这里的自荐制度 , 主要是针对士人来说的 。 每逢皇帝下诏招募人才时 , 现任官员以及士人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 , 进行自荐式的报名 , 有时候也需要上一级的推荐 , 与上述科举制类似的是 , 举荐之后也是要参与考试的 , 而非像察举制一样 , 只要得到推荐后就能够走上仕途 , 皇帝有时候会亲自来检验自荐的才能真伪 , 在殿试上完成所布置的选题 , 并当面回答一些考官问出的问题 。 说实话 , 殿试的难度其实并不比科举考试容易太多 , 但是对于士人来说 , 或许是一个前进上升的好方法 。
文章图片
3、荫补制度
这一制度其实与世官制有着相似的地方 , 带有一定的政策倾斜性 , 官吏们的子弟虽然不能像原先一样轻而易举就加入到官僚队伍中去 , 但是也要比普通人容易的多 。 主要的目的在于 , 朝廷为了稳固朝中官员 , 允许他们适当荫补自己的子弟进入朝廷 , 实际上也是朝廷对于听他们的一种认可感恩 , 他们自己自然也因此更加忠诚于国家的建设之中 。
简而言之 , 有关于宋朝的文官之路 , 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 , 仍然以科举考试为主 , 虽然当时文官的招聘数量过于庞大 , 但是由于各地学子共同赴京赶考一拥而上 , 其考试人员的数量也较为巨大 。 对于当时的士大夫阶层来说 , 科举考试简直是为他们带来了福音 , 他们心怀天下大事的野心终于不再是无处安放的 , 进入仕途担当文官成为当时士大夫阶层共同的美好愿景与期待 。
三、自在悠然 , 文官当道的时代保护
通过上述的介绍 , 我们能够很清晰感知到文官在当时民众心中的地位之高 , 我们不能怀疑的确有一部分是真的心怀天下 , 更多的民众可能还是将文官势利看成一个还算不错的职业 , 尚能获得社会的普遍认知 , 又能够获得自我价值的体现 , 更重要的是这份工作的压力并不是很大 , 甚至还有一些自在 。 可能光用语言叙述 , 还不能很明显体现出其“自在” , 下面举出具体的例子来做分析 。
文章图片
宋朝由于在重文轻武的政策影响下 , 皇帝对于文官的宽容度很高 , 宋太祖为了进一步巩固文官的队伍建设 , 甚至还不惜在墓碑上刻下赫赫有名的“勒石三戒” , 其中一条就明确规定不能杀死士大夫 , 文官作为士大夫之下衍生出来的行政团队 , 自然也是勒石三戒的保护范围 , 因此在当时的宋朝 , 我们几乎没有看到有被皇帝勒令杀死的文官 。
就拿北宋时期的文官蒲宗孟来说 , 这个人担任文官后的生活及其奢靡 , 生活中需要很多为仆人来共同照顾他的日常起居 , 并且一直以为政残忍著称 , 虽然屡次遭到别人的弹劾 , 但是一直都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 , 因此也就没有丝毫要收敛的意思 , 蒲宗孟似乎深知当踏入到文官行列中后 , 连皇帝都没有足够的权力来干预文官的生死 。
文章图片
另外由于赵匡胤这个人疑心较重 , 也不敢过多将权力完全下放给文官 , 当时招聘了大量的文官 , 为了防止权力被集中在哪个官员的手里 , 所以更多的是细化任务 , 有时候明明可以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情 , 现在却非要又增设两个人进来 , 来共同完成 。 虽然这严重影响到了政治中的执行效率低下 , 但是文官的工作也相对比较清闲 , 分配到手上的工作量并不是很多 , 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很多的
- 诺天高云淡|为何能支撑宋朝三百年不亡?,宋朝步人甲是什么兵种
- 小王唠嗑|魏国和蜀国各两人,吴国有四人!,宋朝所追封的三国名将仅有8人
- 看剧芬姐|就因为支持王安石变法,替皇室背了900年的黑锅,宋朝最冤枉的人
- 宋朝|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亡于内乱的朝代,300年内,没有一人造反成功
- 不一样的我不一样的欢乐|即便当了皇帝依然没忘记臣子本分,结局被迫自缢,他一心扶持宋朝
- 搞笑飞翔聊生活|赵匡胤手下的五虎将,全部得以善终,宋朝开国
- 明志谈生活|《岳阳楼记》中范仲淹为什么却说“巴陵郡”?,宋朝明明没有郡
- 阿巡谈历史|是如何变成东汉和南宋的?,刘秀重建的汉朝、赵构继承的宋朝
- 文山说历史|一步登天,宋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大龄青年,千挑万选
- 逸仙谈历史|他的儿子们怎么样?一个被吓死,一个仅活22岁,宋朝开国皇帝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