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微科技2016|终端厂商的硬科技“必修课”有哪些?,宋春雨:造芯非唯一选项( 二 )


布局芯片是终端厂商的硬科技必修课吗?
毋庸置疑 , 手机并不是随身电子设备的最终形态 。 智能手机市场增长趋于放缓已经是大趋势 , 在这一波技术浪潮的末期 , 智能手机厂商是如何跨越周期 , 在下一个产品和市场形态中找到自身的立足点?当下的智能终端厂商需要修炼哪些新技能?
对此 , 宋春雨认为 , 对于中国的终端设备厂商来看 , 向上游核心部件延伸是必然趋势 。
显然 , 在终端厂商“造芯”这件事上 , 苹果和华为无疑是两个比较好的例子 。 投入重金开发自己的手机芯片处理器 , 形成越来越宽的技术护城河 。 而大多的国内手机厂商 , 像小米、OPPO、Vivo等都是外采芯片为主 。 但国内手机厂商的自研芯片之风也在近年来频频掀起波澜 。 2017年 , 小米自主研发的芯片澎湃S1搭载小米5c亮相 , 由此打开了通往手机芯片的大门 。 但这扇门所展现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 小米5c仅在市场上存在了7个月 , 其第二代自研芯片产品至今尚未面世 。 尽管如此 , 在核心技术国产替代呼声强烈之下 , 手机厂商对自研芯片的热情再度燃起 。 今年年初 , OPPO也传出自研芯片的计划 , 并将该计划命名为“马里亚纳” 。 OPPO的CEO陈永明透露 , 未来3年内将投入500亿元的研发资金 , 其中就包括了自研芯片 。 此外 , Vivo则是采取和芯片厂商深度定制芯片的方式以期在核心部件上掌握更多主动权 。
在宋春雨看来 , 无论是完全的自研芯片还是与上游芯片厂商合作定制芯片 , 从产业角度来看 , 都有各自的机会 。 并且他强调 , 手机厂商肯定是要越来越紧密地与上游芯片厂商合作 , 进行一体化的集成设计 , 这一大趋势是明确的 。 这也是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 , 很多手机、PC等终端厂商都在不断地投资布局上游芯片相关领域的原因 。
“光是小米、华为、联想三家 , 在过去两年里投资的半导体厂商应该就不下100家 。 ”宋春雨指出 , 除了主芯片之外 , 像射频前端芯片等 , 同样需要有很多系统级设计 。 与上游芯片厂商合作越紧密 , 无疑价值、性能上越突出 。
至于终端厂商如何切入芯片布局?宋春雨表示 , 作为一个CVC(CorporateVentureCapital , 企业风险投资) , 联想创投用自己特殊的身份 , 特有的方式为联想布局着未来 。 这其中 , 多元化以维持产业链的平衡是联想主要的布局硬科技的策略 。 “在联想的上游核心供应链层面 , 既有本土厂商 , 也有国外厂商 。 同时更重要的是 , 我们希望和芯片厂商做联合创新 。 ”宋春雨说 。
对于终端设备厂商的未来发展趋势上 , 宋春雨指出 , 中国厂商和国外厂商的模式非常不同 。 对于海外厂商而言 , 更多的是制造业的全球化大分工协作的模式 。 就像苹果并没有自己的工厂 , 实际上联想以往也是以这一模式为主 。 “联想现在是要在芯片等上游核心部件希望有更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 但绝大多数中国以外的手机厂商并不需要如此 , 它们一直就是一个全球化的大分工模式 , 并不是一个端到端的模式 。 但中国终端设备厂商目前来看 , 一个很大的趋势是要做端到端 , 实际上在往苹果模式靠近 。 ”宋春雨说 。
以联想为例 , 近年来它一方面在补齐软件和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 , 另一方面则在芯片等硬科技领域进行端到端的设计 , 从而提升产品的特征和交互能力 , 并且建立起兼有本土厂商和海外厂商的平衡的供应链体系 。 同时 , 联想更重视与上游芯片厂商联合创新 , 尤其是面对未来新的场景的先进芯片层面的协同创新 。
“这些面向新的智能场景 , 全球范围内都还没有出现杀手级玩家 。 ”宋春雨说 。
比如 , 近年来联想与寒武纪合作 , 成立联合实验室 , 用寒武纪的智能加速卡技术 , 一起做人工智能的超算中心 。 面向下一代的新的场景 , 如智能汽车领域 , 联想也和智能驾驶领域的被投企业芯驰科技一起合作开发智能驾驶舱的处理器以及车载计算中心等 。 “联想创投的一个最大的价值就是帮助联想集团构建广泛的生态 , 投资生态链企业 , 然后和这些企业紧密合作 , 成为联想外部创新的源泉 。 ”宋春雨表示 。 据悉 , 目前联想创投被投企业中已有30余家与联想开展业务合作 , 它们组成了联想智能化转型非常重要的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