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华|毛泽东决策对印自卫反击作战( 三 )


1959年11月 , 中国政府最高层的决策会议在杭州举行 。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彭真、胡乔木等人 。 主要讨论的问题是如何避免中印边界冲突 。 会议首先由总参谋部的雷英夫汇报一个时期以来中印边界不断发生的流血事件 。 他并说明 , 中印边界的我方指战员已经到了怒不可遏的程度 。 然后 , 他提交了总参和外交部共同研究的避免中印边界冲突的几项措施 , 如不许打第一枪 , 不许还击等等 。 毛泽东听着汇报 , 面色肃然 , 不停地抽烟 。
当雷英夫讲到一些部队避免冲突的困难和一线指挥员的要求时 , 毛泽东摁灭了烟蒂 , 插话说:“我们有些同志打了几十年的仗 , 可还不懂得这样一个起码的道理:两军的边防战士一天到晚鼻子对着鼻子站在那里 , 手里都拿着枪 , 一扣扳机 , 子弹就会打死人 , 冲突怎么能避免呢?”因此 , 他提出实行隔离政策 , 双方各自后撤20公里 , 如印方不干 , 我单方后撤 。
根据毛泽东的提议 , 在这次杭州会议上 , 中央确定了避免边界冲突的隔离政策 。
1959年11月7日 , 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致函印度总理尼赫鲁 , 建议两国武装部队立即从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 , 脱离武装接触 , 同时建议两国总理尽快举行会谈 。
但是 , 印度总理尼赫鲁拒不接受 , 反而认为中国软弱可欺 , 加剧了在中印边境进行的武装挑衅 。 在尼赫鲁拒绝中方建议之后 , 为了两国的共同利益和亚洲及世界的和平 , 毛泽东决定:中国部队单方面从中印边境后撤20公里 。
1960年1月 , 中方又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 , 命令我方在实际控制线20公里内不开枪 , 不巡逻 , 不平叛 , 不打猎 , 不打靶 , 不演习 , 不爆破;对前来挑衅的入侵印军 , 先提出警告 , 劝其撤退 , 劝阻无效时 , 方能依照国际惯例解除其武装;经说服后 , 发还武器 , 让其离去 。
中国军队的这一系列措施 , 在国际舆论界反响强烈 , 普遍认为中国军队所具有的忍耐和克制 , 是着实让人惊叹的 。
中国政府单方面命令军队后撤20公里后的两年内 , 印度军队不仅没有丝毫收敛 , 反而变本加厉地向中国境内进攻 。 1960年4月 , 周恩来飞赴新德里 , 同尼赫鲁举行边境问题高级会谈 。 尼赫鲁态度无丝毫转变 , 再次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 。 那是12.5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啊 , 相当于一个福建省 , 中国政府岂能拱手相让?1961年 , 中国政府多次向尼赫鲁提出和谈建议 , 并实行隔离政策 , 均被一一拒绝 。 进入1962年 , 局势越发紧张起来 。
1962年6月 , 印度军队加快了武装入侵中国的速度 , 东段已越过“麦克马洪线” , 进入西藏山南的扯冬地区 。 截至8月底 , 印军在中国境内建立了100多个据点 。 这些据点最近的距中国哨所几十米甚至几米远 , 形成“面对面”的对峙 , 有的楔入中国哨所之间 , 有的还插到了中国边防哨所背后来了 。 印度军队一步逼近一步 , 显然要上门来闹事了 。
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 , 1962年10月18日 , 由毛泽东召集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 。 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会议 , 它将对中印边界问题做出重大的决策 。 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毅、贺龙等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人 , 同时 , 有关将领罗瑞卿、杨成武、张国华、王尚荣、雷英夫以及外交部的章汉夫和乔冠华也到会参加 。
主持会议的毛泽东 , 先要乔冠华和雷英夫报告中印边境冲突的情况和各方面的反映 。
他俩汇报完 , 周恩来开始发言 。 他着重分析了有关中印边境问题的形势 , 说明从各方面看我们不进行自卫反击不行了 , 因此建议立即进行自卫反击作战 。 会议在作了深入的分析讨论之后 , 一致同意周恩来的意见 。
毛泽东说:“多年以来我们采取了许多办法想谋求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 , 印度都不干 , 蓄意挑起武装冲突 , 且越演越烈 , 真是欺人太甚 。 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 , 那我们只有奉陪了 。 来而不往非礼也 。 俗话说 , 不打不成交 , 也许我们反击一下 , 边境才能安定下来 , 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才有希望实现 。 但我们的反击仅仅是警告、惩罚性质 , 仅仅是告诉尼赫鲁和印度政府 , 用军事手段解决边境问题是不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