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wer|破产14年后,线上回归的传奇唱片店Tower Records有搞头吗?( 四 )


美国唱片工业协会(RIAA)发布的《2020 年年中美国音乐产业状况报告》显示 , 2020年上半年 , 黑胶销量超过CD , 这是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首次超越 。 事实上 , 黑胶唱片的回潮早有端倪 , 据尼尔森音乐报道 , 2017年美国黑胶唱片销量为1432万张 , 连续第12年保持增长;英国2017全年黑胶销量为410万张 , 刷新过去26年的纪录 。
我们也看到 , 2017年6月30日 , 在停止生产黑胶近30年之后 , 索尼宣布将再次生产黑胶唱片;同年 , 太平洋影音公司、中唱上海公司也投入黑胶生产;2015年就决定要做\"黑胶复兴计划\"的星外星唱片公司 , 也在2017年正式启动这一计划;此外 , 越来越多传统设备厂商也开始复产或推出新的黑胶播放机 。 而华纳音乐早在2008年第一届\"世界唱片店日\"举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倾力支持黑胶唱片的售卖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Tower Records宣布破产之前的2002年 , 当时唯一获利的日本市场就已经独立出来经营 。 由于之后及时改变了运营模式与理念 , 再加上日本版权保护和唱片公司截然不同的运营方法 , Tower Records 至今仍是日本国内最大规模的唱片连锁店之一 , 尚存80多家店铺 。 而日本Tower Records的差异化之路 , 正是容易处在鄙视链底端的\"偶像生意\" 。
日本对版权的严格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字音乐的侵袭 , 全球三大唱片之一的索尼音乐曾是对数字音乐最强硬的唱片公司 。 即便如今 , 也并非所有日本音乐上游公司都愿意发布数字版音乐 , 杰尼斯就没有完全开放旗下艺人的数字音乐下载 。 女子偶像团体中知名度最高的AKB48、乃木坂46等 , 则采取了被称为\"AKB商法\"的策略——把握手会的门票与CD捆绑销售 。
换句话说 , 目前日本音乐市场中发达的偶像工业支撑着唱片不死 。 于是 , Tower Records的运营也紧紧围绕粉丝经济 , 在日本拥有84家连锁店的Tower Records唱片店成为偶像与粉丝接触的实体空间 。 据统计 , 2016年 , 仅在东京涩谷总店 , 平均每天都有约3至4场活动 , 如小型演唱会、见面会、签名会等 。
此外 , 日本在1977年的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后 , 就进入了90年代的泡沫破裂 , 让日本经济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滞涨时代 , 其间产生的\"副产品\"就是品味 。 日本在吸纳西方文化的同时 , 也在孵化自身的品味特征 。 如后来成为Tower Records\"第二logo\"、令全世界乐迷都张口即来的Slogan——\"No Music No Life\"也是日本店的创意 。 而在中国感知最深的可能是日本的工匠精神和侘寂美学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日本Tower Records是Solomon真正的血脉子嗣 。 第一家日本Tower Records诞生于1980年 , 不仅早于纽约店 , 而且 , 自开张以来 , 日本一直是Tower Records在全球收益最好的市场 , 甚至比美国本土都好得多 。
虽然日本市场一直在音乐实体消费领域独树一帜 , 但黑胶的全球性回潮标志着全球的唱片环境正在发生同步变化 , 版权环境、偶像工业和品味消费 , 已经是全球性的趋势 。 所以 , 在破产14年后决定回归的Tower Records , 纵然无法再获得与当初同等的声量 , 或许仍有机会获得一脉生机 。
但是 , 不定期推出的快闪店或许终究无法满足那些对Tower Records充满着情怀的消费者 , 而是在提醒着他们这是一间回不去的店铺 。 毕竟自诞生以来 , Tower Records就不仅仅是一间唱片店 , 年轻且热爱音乐的员工、一淘就是几小时的社交空间 , 才是它走向巅峰的重要原因 。
参考资料:
纪录片《All Things Must Pass: The Rise and Fall of Tower Records(2015)》
先声话题
话题内容:关于唱片店 , 你有什么记忆?你看好Tower Records的回归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分享你的观点和看法 , 我们将会在本周发布的文章推送内 , 从所有留言评论中 , 择优挑选2位读者 , 各送出先声精选的好物一份 。 获奖名单将在每周日的“先声周报”栏目中公布 , 请保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