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投入3000万的“劲松模式”有哪些生意经( 三 )


除了日常工作外 , 和家物业已投入对劲松一、二小区智能化改造和适老化的提升 。 那么 , 物业费的收入是否可以填补物业的运营成本呢?
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观察到 , 目前 , 在可经营性物业改造上 , 和家物业添置一些“使用者付费”项目 , 如公共饮水机、快递驿站、停车棚等 , 并提供少量的家政、保洁等便民服务 。
郑旻砚称 , 今年下半年 , 将开始劲松一、二区整体改造计划 , 同时会对劲松三区至八区启动物业确权和进驻工作 。 “未来 , 随着物业管理面积的扩大 , 物业成本将会摊薄 , 收入也会增加 。 ”他说 。
社会资本盈利模式待破局
在陶红兵看来 , “劲松模式”是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的具象化表述 , 具体到区域还应因地制宜 。
山东省3月印发的《山东省深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提到 , 创新老旧小区及小区外相关区域“4+N”改造方式和融资模式 。 而改造方式中的四种模式包括 , 大片区统筹平衡模式、跨片区组合平衡模式、小区内自求平衡模式和政府引导的多元化投入改造模式 。
那么 , 制约社会资本盈利的因素有哪些呢?
陶红兵认为 , 政府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是老旧小区综合治理过程中的一大痛点 。 他举例称 , 在存量空间的利用上 , 由于一些小区配套商铺的产权被开发商拍卖或被政府部门占用 , 造成房屋的经营权无法收回 , 也失去成为社会资本增值提升空间的可能性 。
与此同时 , 融资难 , 也掣肘了社会资本经营的可持续性 。
北京思源地产股份集团副总裁邢成刚告诉第一财经 , 老旧小区改造具有“大投入、小产出”的特点 , 且仍处于探索阶段 。 这项业务获得融资的前提是该商业模式的成功 。
中国指数研究院研究员石蕊称 , 目前 , 全国仅北京、上海等地有关老旧小区改造的金融产品相对成熟 。
7月17日 , 国家开发银行与吉林、浙江等5省 , 中国建设银行与重庆、南京等9个城市 , 分别签署《支持市场力量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战略合作协议》 。 根据签约内容 , 在未来五年内 ,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预计将向5省9市共提供4360亿元贷款 , 重点支持市场力量参与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
“由于社会资本介入城市更新还是一个新业态 , 商业银行不能测算出其盈利模式 , 融资较为困难 。 未来 , 随着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 , 更多的项目落地 , 金融机构或将降低对社会资本的融资门槛 。 此外 , 社会资本还应考虑保险类对于投资回报要求低、更稳健的融资产品 。 ”陶红兵说 。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称 , 在“十四五”这五年的窗口期 , 如果保持以每年更新速度最多为5%的势头 , 老旧小区改造的市场总投资额或可达到5亿~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