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引擎|征信泡沫破裂:全球最大征信巨头退出( 三 )


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征信机构可以采集到的价值信息极为有限 。 央行征信中心前顾问、北京大学数据研究院专家李铭在近期的一场闭门会上就指出:企业征信市场在国内和个人征信不同 , 金融机构并不向企业征信机构报送信息 , 只是把企业征信机构作为数据销售商 。
“世界范围内 , 很少有企业征信机构可以从金融机构拿到信贷信息 。 甚至目前很多企业征信备案的大数据公司没有任何信用信息 , 只是一个企业信息报告机构 , 而不是企业征信机构 。 ”他表示 。
这也道破了包括益博睿在内的国内外企业征信机构面临的巨大模式硬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 , 如果不掌握企业一手核心数据 , 很难做好实时性的监控 。
在刘新海看来 , 国内大部分企业征信机构商业模式千篇一律 , 产品几乎就是报告、评级 , 普遍缺乏深入场景 , 还停留在浅层次应用 。
但其实市场对企业征信报告的需求并不小 。 联润信用首席规划师杨曦在前述闭门会上就表示 , 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 , 每一个细分市场对于企业信用报告需求的侧重点都不同 , 同时投资、融资和经营这三个不同层面的信用报告也不同 , 但目前大部分信用报告的价值并没有体现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目前另一家在国内展业的外资征信企业邓白氏并无异动 。 多位征信行业人士认为:这与邓白氏的核心优势一直在企业征信有关 。 邓白氏的核心产品“邓氏编码”——通过一个独特的9位数字全球编码系统DUNS , 可以制定专属的企业身份识别码 , 该产品标准化高 , 使用广泛 。
“严格意义上看 , 在企业征信领域 , 全球范围内 , 也仅有邓白氏通过较为标准化的业务趟出了一条路 ,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行业门槛 。 ”前述上海征信人士表示 。
据采访人员了解 , 目前已有多家大数据公司、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对接盘益博睿的企业征信业务表示了兴趣 。 刘新海透露:益博睿在此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是客户资源 , 特别是外资客户、品牌影响力和多年来的全球数据积累 。
市场发展方式有待厘清
在一位北京权威征信人士看来:虽然益博睿的本土化做的不佳 , 但作为国际顶级的征信机构 , 狠心抛下这么大的市场 , 决不能被当做一件好事看待 , 是值得反思的 。
2015年之后 , 个人征信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 。 数据显示 , 在鼎盛时期 , 大约有50万家公司的名称中包含征信字眼 , 其中有接近一半要做个人征信业务 。
刘新海告诉采访人员 , 从欧美发达国家到东南亚等新兴国家 , 从来没有哪个国家的征信能这么大规模地引起社会大众、新金融机构、大数据公司、互联网公司的积极参与 , 而很多机构甚至搞不清楚风控和征信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