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引擎|征信泡沫破裂:全球最大征信巨头退出( 四 )


在这种环境下 , 益博睿来自欧美的发展策略面临着极大挑战 。 据刘新海透露 , 益博睿很多基于建模分析、策略咨询和软件服务的业务在中国“有市无价” , 市场上存在有需求 , 但是很多机构由于价值认知问题不愿出好的价钱 。
黄坚在今年年中接受媒体专访时曾表示 , 从全球积累的经验来说 , 数据从来不会成为任何一家做个人征信的企业的优势 , 对于任何一家做个人征信的公司来说 , 数据都应该是公平、公正、平等 。
但这套理论在国内至今仍很难被验证 。 一位数据行业人士对此直言:在国内从事这个行业 , 有模型 , 没数据 , 举步维艰 。
事实上 , 由于中国整体金融运行逻辑与西方不同 , 导致一些模式并不容易在国内商业化 。 前述上海资深征信人士告诉采访人员:美国个人征信机构展业逻辑是 , 上报的数据越多 , 用的时候越便宜 。 此外 , 提供数据的机构还需要给征信公司付费——这是由于征信公司提供了数据清洗分析的成本 。 但在国内 , 只有强势的政府部门才能让各家机构按照规范上报数据(比如央行征信中心) 。 而掌握着核心数据的机构往往不愿意上交数据 , 更无须谈给征信机构付费 。
据《美国征信史》介绍 , 美国早期众多的信用服务机构都是基于区域性、行业性或者是产业链的不同环节 , 之后随着数据库技术和商业需求的驱动 , 出现了残酷的洗牌 , 形成了3家全国性的征信机构和300多家分销机构 。 未来国内征信行业是否也会照此趋势发展?
在刘新海看来 , 征信不是简单依靠技术和投资驱动的领域 。 建设企业征信就好像修路一样 ,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未来这一领域仍然需要“政府+市场”双轮驱动 , 政府开放数据 , 制定游戏规则(监管、数据保护、跨境流动、信息安全规范等) , 市场化机构开发产品和服务 , 提供具体的服务 。 “目前很多企业征信机构的商业模式同质化比较严重 , 互补性差 , 甚至不存在并购的前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