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读一半决定跑路了,丢人吗( 二 )


这些人啊,怎么长篇大论的论述个人自由的边界的我已经忘完了。但是,我只知道,这些人无一例外的告诉我。
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去,只要你不碍着别人,那便是你的自由。



我和父母的争吵,终于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
我给母亲说,你现在的政治教材里,很多理论都有明显的错误。社会的进步,其实是因为有一个率先从某个制度中脱离出来,然后慢慢被其他人接受。制度化统一化的目的,是奴役,方便管理,有些人好从中谋利。争吵。
我给父亲说,如果我听你的,你听爷爷的,爷爷听太爷爷的,不出四代,我们就活回了大清。争吵。
我给他们说,我暂时不想结婚,因为我觉得我结婚了,我就要对女孩子负责。那样我觉得,很多事情我就做不了。我会不开心一辈子。他们反问我,你不结婚,我们会不开心一辈子。
我给他们说,我不想稳定的工作,我不想一眼就看到头的生活。我自己能做我喜欢的事情,并且我能从里面挣点钱,活着不就好了吗。
于是我终于,所有的事情都不再和他们商量,先做,慢慢的让他们接受。
我肆无忌惮的留了一年长发,父亲给我摔过几次门,并找我的同学劝我,我没有剪,他们生气。
我一个人跑到新疆采棉花,和胡杨林的护林工人住了三个月,没有和任何人联系。他们伤心。
我博士辍学,骑车子在外面跑了一年。他们担心。
他们一度认为我读书读神经了,可我慢慢学会,不再做口舌的争辩。
我慢慢明白,毕竟是两代人,不可能在认知上面完全契合,只好自己藏住自己的悲伤,假装摆出一副战斗的姿态。
也只好如此。
很多人留言问我,如何和家里和解的。
那我现在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们,如果选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就永远不可能和家里和解。
你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得不选择决裂,你最终不得不像百年孤独里的奥雷里亚诺一样,把父母给你缝过的衣衫,旧时恋人留给你的照片,把你写给少年的书信,甚至包括那个多年来一直精心包裹着这些物件的小木箱,都一并劈碎,扔进火炉化成灰。



母亲大人,见谅。我知道你在看着,原谅我,我还是没有学会因为要照顾你的情绪,就去掩藏。
人到中年,改变自己的性情已无可能,也无必要。
我真的没有不爱你门,我只是更爱自己那颗按耐不住的心,怕是此生都改不掉了。

主人养了一只羽毛光鲜,声音好听的鸟,爱不释手,害怕它飞走,把它养在笼子里,每天供着。
鸟儿一根一根拔光了自己鲜亮的羽毛,叫破了自己的喉,说放我走。
主人说,不行,外面太危险,我还是舍不得。
鸟儿,一头撞在笼子上,头破血流,一息尚存。
主人说,你走吧。
鸟儿出了笼,回头说,互相爱着,奈何至此。

再更一次吧。
大家的评论,我每一条都仔细看了,没办法一条一条回。索性就一次性写成文吧。
我现在缩在老家郑州,在等疫情过去,感觉明年年底能让我出去就不错了。这一段时间,我也不会闲着,准备一边在朋友公司打点闲工,一边抽空自学视频剪辑,剪辑这个事情我觉得路上总是用的着的。我是零基础,有郑州这边爱玩拍摄和视频剪辑的,如果你愿意带我玩,麻烦给我私信。我也可以周末兼职的,不要任何酬劳,你认真教我就行。无以回赠,有喝不完的酒,你尽管来。
这次更新我会和大家聊一聊,当年的迷茫,以及如何自救走出来的,还有我对个体和社会关系的一点浅见。这些都是我基于我自身经历产生的一些浅显的认知,很不成系统,也不一定正确,但都是我内心真实的感受。
关于通透和习俗:
我看评论里,好多人在说我活的通透。哪里有哦,反正我是不信这世界上有人能活的完全通透。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定义通透的,一定要我定义的话,那就是目标和行动的统一。
如果有一个人他始终清楚前面的路在哪里,同时清楚自己现在站在哪里,又需要掌握什么才能走完剩下路的,并愿意每天为需要掌握的东西付诸努力,那我觉的这个人就算通透的。
往前走的过程中,一定会吃很多的苦,受很多的罪。但以我现在的经验来说,这个过程同时会让你很快乐的,让你觉得所有的苦都是值得的。
可惜即便这种通透,也不是人生常态。人生的常态,是迷茫和不安。特别对年轻人来说,因为人的本性渴望新鲜渴望不同,而社会的习俗是封闭的,腐旧的,固定的,所以人的内心总会有一种不断触壁,四处被限制的感觉。
习俗是什么?习俗是无数前人生活经验的总结,换句话说,习俗就是前人教给你的一条最最简单的生活捷径,从出生到死亡,上学,结婚,生子,每一个节点要做什么,习俗已经给安排的妥妥当当。如果一直沿着习俗的这条路走,不但社会是稳定的,个体也不会活的太糟糕。
习俗模式化定式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每一个人都能简单上手,以批量生产标准人格的人。
人不同于机器,是因为人能产生,一种叫做感情的宝贵东西。当人被当作机器一样被流水化生产的时候,就注定了,人要不断地隐藏,打磨甚至封印自己的感情。
这真的是件糟糕的事情。
刚读博士的那会,我对罗曼罗兰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
“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熟前,是被灌满了各种谎言,他成熟的第一步,就是呕吐,把这些谎言都吐出来。“
十年过去了,我现在甚至会觉得人成熟的标志不是呕吐,而是和社会习俗发生一场巨大的冲突。谁若要真实的活着,就必须脱离现有的习俗(虽然你在里面是安逸的舒适的),独立成为一个生存者。
随便举几个我思考并践行的事情吧。
1.当我觉得,我吃穿住行能基本满足的时候,我就不愿意追求更多的财富了。我当然知道有钱好,但是有钱意味着,你要把很多的精力放在赚钱上,它会消磨我心里很多的闲情。谁也不能否认,太忙碌的事情,人的内心就慢慢变的不敏感,甚至麻木。我觉的我精神世界的丰富,是你给我多少钱我都不给你换的。所以,我几乎不关心别人挣多少,只要自己挣的恰到好处,足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就好。
2.当我觉得,婚姻和家庭生活,会拖累我的愿望的时候,我是打死也不会结婚的。因为,你总不能要求,你女人跟着你一起蹬几年的车吧。既然负担不起别人的期望,干脆就不要结婚了。自己过的心安,也没有负了别人。
3.当我觉得,有些陋习,明显使我感到难受的时候,我一定不会遵从的。比如喝酒,我经常喝,但是我喝酒的目的就是释放压抑让自己快活,但是同学们在一起喝酒互相劝酒,我是一定制止的。再比如亲朋随份子,如果我感觉随的份子,太多太大的时候,我就会认真给我同学发小说,我不随了。干嘛非要为了个脸面,难受自己哦,我的钱是要留着做大用的。
4.当我觉得,有些危险我能承受的时候,我是很愿意去冒险,并享受危险带来的刺激的。台风来的时候,我跑到东海边,脱个半光,就让那个超大的雨点全部都砸背上,劈里啪啦的就像万军之中擂战鼓一般,那个感觉我不能用言语表达,但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出于内心真挚热烈的情感,人能干出很多极美好和极不光彩的事情,足是那情感,都已经胜过木木呆呆的人死而复活几十遍了。
让心中那个情感永远沸腾,一辈子做个有精神气的,活脱脱的真人。
不要管习俗,不要管他们。




关于如何走出迷茫:
上面说了,迷茫很多时候来自于我们寄居在习俗的安稳之下,不能按照自己的情感行事,不能成为鲜活的自己。
谁不渴望活成自己希望的模样呢。但习俗是强大的,它会给你设置种种荆棘阻挠你,人一旦碰到这些荆棘,无法应付的时候,便会习惯性的又重新躲在习俗的下面重新寻求庇护。
私信我的人,问的最多的就是这个。怎么能破这个怪圈。
这个东西,我敢说不但我帮不了你,就算你把古往今来,所有的大哲都叫过来,也帮不了你。
他们只会告诉你,自救。
我把自救分为,心灵的自救和能力的自救。
所谓心灵的自救,我觉的再也没有里尔克说的好的了。
“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里的深处,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在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



与我来说,我准备了五年了,也在心里问了自己一万次了,我是不是一定要骑车,如果不让我去骑车,是个是真的就活不下去。
我不敢说未来几十年后,我只能说我现在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是会死。我回答的这么肯定,是因为我这几年的生活,其实一直都是围绕着骑车的目标在活。
上班,是为了攒够骑车的钱。跑步,是为了让自己以后还骑的动。阅读,是为了更好的写出来自己的经历。学英语,是问了以后路上用。想学剪辑,是为了以后路上自己做视频。甚至,洗了7年的凉水澡,也是为了保持适应以后路上的环境的警惕。
这几件事情,是现在日常生活中耗费我时间最多的几件事,如果都若隐若现的指向一件事情,那我就知道了,这个事情一定是我要做成的事情了。
五彩斑斓的山间,有一条长长的路,路上只有一个骑单车的背影。我会经常梦到这样的自己。
你经常梦到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梦到了,梦醒了,不做心里总是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难受的感觉。请你一定要珍惜,你已经找到了心灵自救的道路。单到这一步,就已经比很多人幸运了。
能力的自救,要比心灵的自救容易很多。能力的自救是我前面说的,你要不断赋予自己什么技能,才能成为你想象中的自己。
波伏娃在《第二性》里说,人如果掌握不了合适的工具,他就会感受不到对世界的掌控力,然后也会迷失在自然和集体中,感觉自己被动,受威胁,感觉自己是命运的玩物。
毕竟你买不起车,就不能骑车。毕竟你没有好的身体,就骑不动车。毕竟,你不会剪辑,你就拍不出成片。没有实现想法的能力,也是迷茫的重要因素。
能力的自救,是最简单的。它考验的是人的自律,毕竟工具的东西你只需要愿意在上面花时间就好了。
你需要体力的时候,你就一周坚持跑两次五公里就好了。你需要写文章的时候,你就坚持一天读一两小时书就行了。你需要学英语的时候,你就每天看半小时美剧就好了。这几个习惯,我都坚持了小十年了吧。你只需要把它养成习惯,你就会发现,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需要提醒的是,你在学习这些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自己最终要拿这些能力做什么。如果一开始,你对这些工具就期望很高,你很容易,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学英语啊,我从开始学的时候就知道,我学这个就是为了将来路上方便吃穿住行用,所以学最基本的口语就行了。什么学术的,专业的单词,我一个都不看,我就瞅着美剧那个《老友记》看了四五遍。就是按网上大家教的方法,不断的按住暂停,里面的人说上一句,我去说下一句,自己给自己制造一个语言环境。什么口音啊,语法错误的,我都没管过,反正你说出来,人家懂就行了。还有跑步,一样的,我又不是专业运动员,我就要求有一个体力可以骑车就行了,没必要一定要跑进多少分钟。
当你坚持一年半载之后,工具不能将你的感情完整表达的时候,你自然会要求精益求精的。不用担心这点。而你终于借助你学会的东西,把你的想法,完整的表现出来的一天,你再回头看看你学的时候的那种忐忑迷茫,你就会发现,当年的自己是那么的好笑。
这个过程真的是要倾注时间,并始终保持耐心甘于寂寞的。就算眼前没有明显的用处,你也要相信,你这样过的每一天,他都是有意思的,一定会开花结果的。
就像冯至说的“我们陌生地度过的每一天,已决定在将来化为赠品。”

关于意义和结果
每个人希望获得的赠品不太一样,我对我生命的定义就是体验。所以我要求的赠品,更多的是激烈的情感冲动,不管是悲伤,还是喜悦。
“世俗所谓的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一件也不要的。”
你问我,亲手毁了自己的前半生,把一切推到了辛苦重建,究竟为了什么?
我想过的。我觉得,是为了对得住自己的那个精神劲头。我今年都38年,还提着这股子劲不丢,是何等的幸运哦。既然老天对我有这等厚爱,不让我萎缩,那我一定要拼命的开花,拼命的开,一辈子不凋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