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毕业的中国人的汉语词汇量(识字量)有多少

作者:何南林出处:也说汉语的“词汇量”
原文链接:http://www.yywzw.com/nlhe/nlhe-005.htm
英语有pork(猪肉)、beef(牛肉)、mutton(羊肉)、venison(鹿肉),《现代汉语词典》却一概查不到。因为它们在汉语词汇学的理论中属于自由短语,不属于词。确切的说,英文字母对应的不是汉字,而是横,竖,撇,捺这些组成汉字的基本结构,英语单词对应的才是汉字和汉语词汇。如果英文词汇量多达百万就证明了英语词汇丰富,那我们则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没有“狗肉、猫肉、虎肉、龙肉、凤凰肉、麒麟肉、金丝猴肉、长臂猿肉”呢?为每一种动物发明一个表示其肉的词,词汇量岂不是又将大大地丰富吗?汉语词典不收“星期一”、“二月”、“猪肉”、“牛肉”,并不能否认这些“单词”的存在,更不能由此而认为汉语民族没有这样的概念。唯一能够证明的,就是汉语完全用不着像英语那样,把它们当成正儿八经、需要认真学习、刻意记忆的单词。事实上,它们只是借助于“一”、“二”、“星”、“期”、“月”、“肉”等普通汉字,若有若无、隐隐约约地“寄存”在大脑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召之即来,临时凑合,用毕解散,各归原处。简言之,讲汉语的人是“记字不记词”。这种独一无二的特点赋予了汉语许多方便,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汉语中没有明确的“词汇量”这种说法,无法准确推算出“词汇量”的大小。汉语民族衡量文化水平,用的是“字数”,而不是“词数”。一个人只要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就可以像玩积木一样,随心所欲地组合出无数个词来,如果按照英文那样,牛肉,羊肉,猪肉,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四,五,六,星期日,星期八。。。。以及一月,二月,三月。。。。到十二月,都算作词汇,那汉语的“词汇量”简直近乎于天文数字。过去1000多年里,阿拉伯语发展到1200万个词汇,中文就能编出1200万个词汇。宇宙还有无穷无尽的事物待我们去发现,每发现一颗恒星,行星,就给一个命名,5万个汉字各种排列组合,汉语的汇词将是无穷无尽的。
看到这么多人点赞,大家比较喜欢这篇文章,那本萌就再加点料!ヾ(????)?~
汉语真的含义模糊,不够精确吗?有人说中文含义模糊,所以难学。对比的是法语这种“精确”的语言,比如法语里面92念作4*20+12,多精确。。。。注:因为法语源自2000年前的高卢人,他们采用20进制的计数方式(估计当年没鞋穿把脚指头都用上了),所以就把92就念成算数乘法。不止听到一两个人说汉语模糊,并认为这是汉语的缺点。恰恰相反,我觉得汉语简直无比精确,精确到能把模糊的东西都精准地表达出来!中国的文人自古以来就无比沉醉于“炼字”这种事情。唐诗、宋词,以及各种古文、史书,无不精炼+精确。也许有人说不少古文有歧义,说明汉语不精确,这就是抛开历史局限性,就是在耍流氓了。在作者的那个年代,他表达的意思必然是很明确的,但是由于传抄错误、或标点符号尚未出现等历史局限性,导致出现歧义,这不是很正常吗?去看看500年前莎士比亚的著作,会发现很多单词都不知所云了,这是历史局限性。牛顿当年的经典力学理论何其震古烁今,但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问世后,就发现经典力学在很多场合都“不精确”了,这是不是意味着牛顿力学“很模糊”呢?“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锤炼文字到这种程度,怎能不精确?我不知道是哪位始作俑者说出“汉语含义模糊”这样的看法,在我看来,也许是这位始作俑者自己没学好汉语、或者没见过高质量的汉语作品!每当我们吟诵古诗词的时候,往往惊叹于汉语能把宏大或精微的景象、复杂的心情传达得丝丝入扣,以至于上千年过去,我们依然会随着这短短的几个字而心潮澎湃、心生向往、顶礼膜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短短几行诗词描绘一幅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旷高远的意境,抒发作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人间的眷恋,但又无法摆脱离欲与入世的困惑,以及波澜壮阔的浪漫情怀,世事皆有残缺,理当从容接受的哲理,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诗词展现在读者眼前。问世间又有哪个民族的语言能如同汉字一样,写出此等惊艳千年的诗篇,能把简单的事物描绘出一幅无限遐想的意境,又能把模糊、难以言喻的情景准确地表述出来。在穿越千年时光依旧清晰的呈现在后人眼前,感受到世间悲欢离合的情感,显然汉语简直达到神一样精确的境界。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简洁而优雅。这是世界任何表音文字都无法比拟的,因为单词太过冗长,变化有限,对比中国和英语的诗句,就会明白什么叫做言简意赅,那种直达本心与脑电波交流的震撼。汉字是与心灵沟通的语言,连接14亿同胞心灵纽带之神器!正如科幻小说《诗云》描述的那样,就连穿越星际,横跨11个纬度的高等外星文明,在看到汉语的凝练与优美都叹为观止,最后要尝试所有汉字的排列组合才能写出超越李白的诗篇,这是对一种语言的最高褒扬。好,先不说那些汉语经典,就说平民百姓的日常对话吧。汉语对话会很模糊吗?会让你不确定朋友约你今天还是明天见面?会让你不确定你坐的火车是开到南京还是北京?都不会!能清晰表达意思,是语言的基本要求,作为已经传承发展了几千年的汉语,作为具有巨大人口基数的汉语,她就不可能是个含糊的东西,否则根本就承载不了曾经领先世界的高度文明。即使甲骨文时代的汉语是模糊的,经过几千年古往今来几十亿人口的发展,它也早已补全了“精确”这个诉求。转过头再说一下法语里面的92念作“4×20+12”这个现象吧。首先我不确定法语里面是否确实如此,如果不是,那么这段话接下去的部分请看官自动忽略。我想问一下,如果我想表达4321这个数量,念作“80×50+15×20+10×2+1”精确不?精确个屁!说话可不是做数学题。要是这么表达的话,听的人还得在心里先算半天,然后才知道你是想说4321这个数字,要是一不小心算错了,那就完蛋了!这种表达根本就不是什么精确,而是大大的不精确啊,对于数学不好的小朋友来说这特么就是天书啊。(顺便说一下,我不确定法语的这种表达,跟罗马数字的表达方式是否有关联,罗马数字的那种表达方式真是蛋疼啊!)还有人提到汉语的多音多义,还有大量的成语,认为这也是汉语不精确且难学的表现。我就呵呵了。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文明,必然会在它的语言上镀一层又一层的光辉,使语言变得更丰富多彩。一身黑的乌鸦,指著孔雀说“瞧你这一身花花绿绿的,让画画的人烦死了!”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汉语就是一顶璀璨的皇冠,难道会有人觉得头上扣个脸盆会比戴皇冠更“精确”更荣耀吗?汉语并不难学,汉语难的是“炼字”,是追求精微地控制你的文字想要表达的精确意思,甚至有时候要表达出明面的意思和潜台词,乃至更多层次的意味。这就真的很难了。“逐鹿中原”真的只是两个人在中原追着一头鹿跑吗?“后会有期”到底是有期还是无期?至于千古传唱的名句就更厉害了;“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是多么的气势磅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又包含了多少感人至深,无限惆怅的心情!其实汉语不难,三岁的孩童也能轻松讲汉语,但它易学难精!一切皆因它的背后承载着数千年文明,所以想要精通汉语真的不容易。或许有很多人以“汉语难学”为荣,但其实他自己也未必清楚,引以为傲的并不是汉语的难,而是数千年文明闪耀的光辉,投射在汉字这精美的载体之上。普罗大众并不需要理会汉语的精深奥妙之处,只需要用到它的简单易懂的一面;学问精深之人,又可以借助汉语表达精妙的道理。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得汉语如此,夫复何求?想要精通汉语确实不容易,但是这会成为缺点,使外国人不想学汉语吗?NO!影响国际社会学习汉语与否的关键,不在于这门语言本身,而在于你这门语言对应的文明,是否足够伟大!曾经的英国和现在的美国,都有强大的近代/现代文明,所以全世界都在学英语。日本的近代经济实力很强大,所以很多人在学日语。曾经强大的西班牙葡萄牙征服了很多地方,所以那些殖民地的土人到现在都还在讲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曾经的汉唐中国也无比强大,日韩等国高层也以通晓汉语为荣、以遣唐留学中国为荣,像晁衡(阿倍仲麻吕)就能精通汉语,甚至考中进士,吟诗作赋更不在话下。现在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在迅速上升,所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不断掀起学习中文的热潮,非洲的援建项目带动当地人学习汉语,沙特阿拉伯前不久刚宣布要在中国招募数百名专业教师过去教汉语。这些事实都充分说明,只有伟大的实力,才能吸引更多的国际社会关注,让更多人来学习汉语。这跟汉语难不难没啥关系。说到底,汉语是依附于中国国力的一项软实力。抛开中国本身的发展强盛这种硬实力的支撑,哪怕汉语简单到能让婴儿都秒懂,它这个“软实力”最终还是会软下去,没人感兴趣。知道法语99怎么说吗?来看看下面这位小哥如何吐槽法语计数系统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2544893/?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0有个笑话,在数学竞赛,有一道题问4*20+10+9等于多少?法国代表队抢答,等于4*20+10+9。。。。。⊙﹏⊙b
最后在吐槽一下法语简直。。。。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5272170/人们认为法语是世界最精确语言,各种条条框框的语法和变格消除语言里所有歧义,但这有必要吗?
把有形态、单复数、格的变化,当成语言精确,本身就是错误的,那只是其他语言用于表达准确意思的笨拙手段,汉语有自己更巧妙的手段。
对于人类这种高智慧动物来说,越灵活的语言越好,对于机器才需要精确,说死板的语言。为了语言精确,以后我们都用编程语言来交流吧,绝对精确,不会有歧义。
于是以后“永强”和“谢大脚”见面后打招呼先来一句:
publicclass永强{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system.out.println("谢大脚,今天吃饭啦!")
}
。。。。。(⊙_⊙)
早期人类都是依靠发音习惯形成各自语言,看到一个新事物就给个名字,早期人类语言都是结构复杂,杂乱无章的。而随着文明发展,出现了文字后,才逐渐将人类语言系统化,规整化的方向发展。中文有好多马字旁的汉字,分别表示不同种类的马,比如:骆,骐,骝,骜,骊、驖、騩、驈、雒、驔、駹、駽、騥、驒、駂、骢、骓、骃。。。等字来描述白马,黑马,红马,骏马,不同种类的马。所以早期中国居然发明了5万多个汉字来描述不同的事物。并且当时的汉字也不是一字一音,而是类似英文一样给不同事物大量命名,公牛叫bull,黄牛叫cattle等。但最后发现这样太麻烦,干脆就叫白马,黄马,黑马,红马,别用特殊的词汇和汉字,增加记忆的麻烦了。直到1500年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才基本完成由屈折语向分析语的转变,变成一字一音的组词模式,所以今天的汉语是不断进化而来。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越是简洁高效的语言,往往都是经过民族大融合,吸收大量外来民族的说话习惯,在与本地语言不断融合过程中,推生出更加高效的交流方式。例如:在众多欧洲语言当中,英语是比较简单易学的语言,相对于法语,德国各种阴阳,变格等沉余功能,英语的语法要更加高效简洁,也是最接近分析语的欧洲语言。这是因为英语在历史发展过程结合日耳曼语,法语,拉丁语的特点。早期英伦三岛是罗马帝国的省份,然后又有法国诺曼公爵占领英伦三岛,并且长期以来大量日耳曼人进入英伦三岛生活。多民族多语言融合,人们会相互比较不同的说话方式,自然会选择较为高效优雅的交流方式。所以英文里吸收了25%的法语词汇,但却没有保留法语复杂的结构。汉语也是在民族大融合过程中不断优化升级,近代又借鉴西方语言的表达逻辑,推出白话文的普通话,进一步增加汉语的易学性,准确性,高效性。否则,我们继续用文言文的方式交流会异常困难,也不必在似是而非的听别人之乎者也的胡扯。因此,所有语言都是向分析语的进化,而汉语是进化到最高级阶段的人类语言。汉语很难学吗?另外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是汉语到底有多难学?我们都听说过,汉语是世界上公认最难学的语言。
有些中国人听了会觉得很骄傲,看汉语这么难我们中国人都能学会。但其实一门语言学习难度大是一个劣势。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越容易学习越高效。如果难以掌握,那就说明这门语言将耗费人们大量多余的时间去学习,那么用这门语言交流,工作,学习其它知识的时间就相应的减少了。因此,难学是一门语言的劣势。
美国外交学院FSI(ForeignServiceInstitute),作为美国政府的外交培训机构,在研究全球外语的学习机构,提供各种外语课程。
根据FSI公布,全世界的大部分语言按学习难度,分5个等级,第一等级最简单,第五等级最难。(由于篇幅有限只介绍一些比较知名的国家语言)
、、、、、、、、、、、、、、、、、、、、、、、、、、、、、、、、
第一等级:23—24周(575—600小时)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荷兰语,罗马尼亚语,丹麦语,挪威语,瑞典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