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毕业的中国人的汉语词汇量(识字量)有多少( 三 )


天天看抗日神剧里的八嘎呀路会反感日语,而看日本动漫和爱情动作片宅男就会觉得日语很悦耳。
不过,从纯粹的语音角度来说,元音是乐音,辅音是一种噪音,所以一种语言中,饱满响亮的元音越多,辅音所占的比例越小,那么语言从音乐的角度来说就越好听,越优美。
而法语的单词多辅音,多喉音,元音发音时间短促不响亮,所以从音乐性的角度来看,算不上优美。
人们之所以认为法语是优雅的语言是由于为法兰西民族浪漫的文化,引领欧洲的音乐,绘画艺术,大家对法兰西民族就贴上了优雅浪漫的标签。从而理所当然地认为产生这么多伟大艺术作品的法语自然就是优雅的语言了。法语更是曾经欧洲的通用的“雅言”,欧洲各国上流社会都以说法语为荣。
于是,“法语是世界最优美的语言”就口口相传开来,包括我们从中学课文《最后一课》上道听途说来的。
不过说实话,真的没有多少人觉得小舌音很好听?一整句法语说下来,感觉就像嘟哝着的嘴里含着一口痰在说话。
然而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一种语言的优美性,和它的发音是分不开的。
从语音角度来说,元音是乐音,辅音是一种噪音,所以一种语言中,饱满响亮的元音越多,辅音所占的比例越小,那么语言从音乐的角度来说就越好听,越优美。
从节奏方面来讲,一种语言,它的发音越清晰,越响亮,声调越是错落有致,词与词之间越是区分度和识别度高,那么它与音乐旋律的相似性就会越大,自然就会听起来越优美。
而法语,由于它属于曲折语,它的单词承载了时态性数等许多语法类的信息,故单词冗长,所以发起音来就会显得音节含糊不清晰,加之法语没有声调,从整体上听起来会显得语调几乎没有起伏,分辨感不强,显得枯燥。
综上所述,要说法语的优雅性,只能说这是法语承载的文化决定的,与法语本身没有什么关系。法语与其说是优美,我觉得很应该说它严谨。法语作为一种曲折语,在词汇和语法上处处都体现着单复数,词性,时态等等特性,使语言表达非常明确清晰,语法上逻辑清晰,有严谨的结构方法。
相比而言,新西兰的土著毛利人的语言——毛利语。虽然这个民族又懒又穷,但任何人听了毛利语都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听的语言。毛利语发音与日语相似,音节主要采用辅音+元音组合,类似ka,la,ma,na,dou,hai的发音非常简单。
据说日语和南岛毛利语相似性是因为这些地区先民都要出海打渔,在海风中说话必须是简单清晰嘹亮的发音,语言就逐渐演变成辅音+元音的发音。新西兰的国歌不是英文,而是用毛利语演唱的,大家可以去搜索“新西兰国歌”听听毛利语。
另外,并不是我带有主观偏见,只是从语音的方面讲,汉语的确是一种优美的语言。用只存在于乐曲中的声调来表示意义的区分,不但不必加长单词的发音,反而使语音更加清晰。
除此之外,在汉语中,元音绝对是占据统治地位的,并且没有复辅音,还带有抑扬顿挫的声调。这也是为什么外国人一开始学汉语,会觉得汉语像唱歌的原因。
大家上音乐课都唱过自然大调的7个基本音阶:do、re、mi、fa、so、la、si(ti)、do,这七个音普是被广泛采用的唱名,作为一种音乐的文字记录,在演唱旋律时为方便唱谱而采用的唱名。
这七个音普都是采用辅音+元音的组合,比如d+o都,r+e来,m+i咪,f+a发,s+o收,l+a啦,s+i西,而且都是中文最常用的发音的。不信大家在搜狗拼音上打出,do,fa,mi,la后面一堆同音字,而且还带不同声调的,所以说普通话听起来就如同再唱歌一样。
在来分析一下普通话的四种声调:
妈麻马骂吗
māmámǎmàma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



12345和音谱里的doremifaso是对应的,五个音阶表示声调的起音、收音、还有中间的折点,就可以建构出汉语声调的趋势。
第一声阴平是55(妈)从so到so(从高到高)
第二声阳平是35(麻)从mi滑到so(从中到高)
第三声上声是214(马)从re滑到do再滑到fa(半低-低-半高)
第四声去声是51(骂)从so滑到do(从高到低)



普通话的声调自带音律,不信大家朗读一下“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隔江千万里”自然而然的就会唱起来,就如同再唱“咪收啦咪收,啦收咪都来”。普通话说起来抑扬顿挫如同水晶般清澈的天籁之音。
歌曲创作者能够照着普通话歌词的音调来谱曲。梁弘志根据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邓丽君谱曲的《但愿人长久》旋律非常优美与诗词完美融合,成为中秋佳节的主题曲。
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感受到唐诗宋词的精美与优雅,汉语的简洁高效,音律之美,才是世界上最好听语言。

普通话创作歌曲汉语的声调本身就是一种音乐,带有升降调,所以用汉语来唱歌偶尔会产生词曲的矛盾,需要词和曲其中一方做出让步。如果感觉一句歌词唱出来就像是“说着唱出来”,说明旋律与歌词高度契合,形成统一的“词曲咬合”。
不过,总体上普通话的“词曲咬合”问题并不严重,粤语歌词最讲究“咬合”。
粤语发音系统较复杂,有九声六调,则是非常非常看重词曲咬合性的一种语言,对歌词与旋律的贴合程度有非常高的要求,近乎于严苛。所以对于粤语歌曲来说,如果歌曲唱到某一个地方,歌词与旋律突然短暂分离了,会显得很明显。
相对而言,四个声调的普通话填词受到旋律束缚较小,歌曲存在几个字词不咬合,也可以通过改声调来配合旋律,比如周杰伦演唱一些歌曲,个别字词在演唱是改变声调,但唱起来依旧朗朗上口。
例如:大部分粤语歌曲,可以直接用普通话来唱,不需重新填词,但普通话歌曲,就没法用粤语直接唱,必须从新填词。比如下面这首,本萌用普通话演唱的海阔天空也蛮好听哒!(?>?<)。
我听了《亲爱的热爱的》普通话版的海阔天空,真的尴尬症都犯了,有同感的吗?
因此,普通话歌不会过于受到旋律的羁绊,这样创作者可以抛开这种被曲子束缚的烦恼,从而能更加专注于歌词意境的升华,更加恣肆挥洒作者的才思。
粤语词作者其实把很多工夫花在琢磨怎么“填词”上了,对着曲子试了一遍又一遍。为粤语歌填词的难度形容是在钢刀上跳舞。每个词曲都要对准,还要押韵。
反观普通话随便一段话都能唱成歌,比如“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它永远不会堵车”?(?′?`?)
优秀的词曲作者能做到,词曲没有一方做出让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融合。当普通话歌词声调与旋律做到完美的“词曲咬合”,更加增添歌曲的节奏感。
比如:筷子兄弟的《老男孩》是根据大桥卓弥的歌曲《谢谢》。这首日本歌曲在日本反映平平,但在经过筷子兄弟从新填词后,完美的与旋律融合,让人感动的歌词唱出了无数“北漂”心声,道出了一代人对于青春的迷茫,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小萌友问道,普通话来源哪里?且听本宝宝道来!众所周知,我们现在讲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准音。然而,60多年前的全国普通话语音采集地,却没有选择北京,而是将河北滦平作为普通话语音采集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同于北京话的儿化音,省字轻声等语言习惯,在滦平,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垂髻小儿,都能说一口字正腔圆,音准分明的普通话,滦平话为何如此标准,这还要从600多年前的明朝说起。永乐年间,明成祖朱蒂迁都北京,为拱卫京畿,朱蒂下令,将古北口外的军民,全部撤到长城之内,长城之外,未经允许,严禁垦植。如此一来,长城外围便成了一片无人区,而滦平就位于这片无人区之中。于是,滦平当地方言如磁带消磁般,消失殆尽。然而,在经历200多年的历史断层后,清朝的建立让滦平重现生机。康熙亲政后,为缓和满汉间土地矛盾,将古北等口外空闲之地,分拨八旗。在几个口外分拨地之中,滦平,分到了地位最高的正黄旗和镶黄旗,曾经人烟稀少的滦平,一跃成为清朝的政府用地。很快旗人的口外庄田,便如雨后春笋般在滦平出现了。随着承德避暑山庄的修建,地处京城走廊的滦平更受皇家青睐。于是更为高大上的皇庄,王庄和行宫在滦平也开始兴建起来。据统计到清末,滦平境内就有皇庄24座,王庄和旗庄更是多达130多座。在当时的滦平,与这些庄田一同出现的,还有那些操着一口纯正北京官话的王公大臣,八旗军队和驻守庄田行宫的随从们。但这些本该说满语的满人,为何说起了北京官话呢?清朝建都北京后,为顺应统治需要,主动学起了汉语,在满人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即剔除了满人东北口音中土语,也摒弃了北京土著的儿化音。最终形成了字正腔圆的北京官话。既然,当时的北京人说的也是北京官话,语言专家又为何舍近求远,跑到滦平采集普通话标准音呢?那时的北京分内城,外城,内城满人更多,说的是语音较为标准的北京官话;外城也就是南城,则汉人较多,都说着带有儿化音的北京土话。后来,随着城墙的拆除,内外城交流日益频繁,加之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群众基础更好,说得恩更多的外城北京土音占据上风。北京官话逐渐在京城销声匿迹了。偌大的京城,都没能将北京官话完整保存下来,一座小小的县城,又是如何做到的呢?要知道,康熙帝时,分拨旗人兴建口外庄田,还有张家口等地,但为何只有滦平继承了北京官话呢?与其它地方相比,自古便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滦平,地势险要,交通不便。因此,人口流动也相对较小。以满清旗人,行宫驿站看守为主体的滦平人,大多子承父业,就算有少数外来之人,口音也会被慢慢同化。如独立王国般存在的滦平,从清末到民国,哪怕历经战乱,当地语言也一直得以续存。如今的滦平早已成为国家级普通话体验区,想听到最纯粹的普通话,您不妨来滦平聊个天!?????
中国汉语演变的示意图图,普通话是从中古汉语演变而来。



上古汉语—雅言其实,汉语发音从商周时代上古汉语,到唐宋的中古汉语,再到近代普通话经历巨大的演变。大家听听下面视频的上古汉语发音根本听不出普通的特征,到是很像东南亚的泰语,越南语,柬埔寨语。


https://www.zhihu.com/video/1183176653503787008这也许是因为中国先民分两条路线迁移到黄河流域,一条是从西伯利亚南下来到黄河流域,另一条是经过东南亚北上来到黄河流域,所以上古汉语发音与东南亚语发音相似。
或许是中原王朝常年战乱,大量汉民逃难进入东南亚地区。比如仅秦朝赵佗在越南北部建立南越国,以及大量汉民进入泰国。汉民带着先进的农耕文明主导当地经济,他们所讲的上古汉语也影响东南亚当地的语言。
而北方汉语在经历五胡乱华,契丹,金国,蒙古,满清,不断与少数民族语言融合中,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普通话发音,而与上古汉语产生较大的差异。
北京是现代普通话的发祥地,也是历代边陲重镇,汉族和少数民族冲突与融合最频繁的地区之一。至少从唐代开始,住在北京地区的汉族人就一直和当地的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人口也一直在不断地大量流动。
语言和社会一样,越是封闭,发展就越慢;越是开放,发展就越快。在历史上,北京话既和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主要是阿尔泰语系的语言)不断产生交流,也和各地的汉语方言有频繁的接触,一千多年来,北京话就是始终处在这种十分开放的环境之中的。现代的北京话和汉语其他方言比较,语音结构最简单,保留的古音成分最少,可以说是发展最迅速的汉语方言。

还有人说汉语不适合作为电脑编程语言,无法成为信息化时代的国际语言,这是瞎说,看看下面汉语编程多么流畅简洁:




刚刚收到26元的打赏,为什么突然该回答不能开启赞赏啦!太坏啦!o(╯□╰)o
有空继续更新ing。。。。。
|作为研究过nlp的人来说一句
汉语在现存的各种语言中,可以算是相当独树一帜的了,而关键就在于这个汉字。很多人觉得:汉语是靠字组成词,靠词组成句子,这点和很多语言不同--它们都是靠词汇组成句子,缺少了字这个单位
这个说法不能算是完全准确,因为如果完全一个事物一个单词,那需要的词汇量也太多了。很多人说到鸡鸭鹅蛋蛋或者猪牛羊肉的问题,这在nlp上确实是一个有趣的事情。比如说,有些人认为“鸡蛋”是一个词;“鸭蛋”不是词,而是词组。其理由是,鸡蛋因为非常常用,所以是词,而除此之外任何卵生动物都可以组成xx蛋(比如鸵鸟蛋)这样的词组,如果当作是词汇的话,所有动物的蛋就都是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