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陶纪|奥陶纪大辐射|地球简史系列( 二 )


2.温室效应和凉凉的海水
火山活动还释放了大量二氧化碳进入大气 。 寒武纪末、奥陶纪初 , 地球的二氧化碳浓度是现代大气的约15倍 。 可以说 , 奥陶纪的地球就是一个大温室 。 温室效应加剧了海平面升高的趋势 。 海平面最高时 , 甚至高出现代海平面200米以上 。 浅海面积因此扩大 , 这就为生物的繁盛提供了场所 。 同时 , 奥陶纪逐渐变凉的海水也让海洋生物的生活条件更好了 。



火山活动喷出的大量火山灰遮蔽了太阳 , 再加上玄武岩的风化作用 , 让海水得以降温 。 有研究认为 , 奥陶纪的海水温度在早奥陶世时期甚至超过40℃ , 等到中奥陶世时期就降到28-32℃了 。 正是由于在早奥陶世时地球太热 , 不适宜生物大量繁殖 , 所以后来海水变凉 , 才使得海洋生物能愉快地繁殖、演化 , 从而导致了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 。
3.食物链革命
和现代海洋中的“大鱼吃小鱼 , 小鱼吃虾米”一样 , 奥陶纪海洋中多种多样的生物也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 在食物链最底下的 , 是各种藻类和浮游生物 。
前面提到 , 奥陶纪的板块运动和火山活动为生物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充足的营养来源 , 使得海洋中微小的藻类、浮游动植物成爆发式增长.而这些小生物成为食物链中高级别生物的食物来源 , 进而为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生态空间 。
4.生物内因
这里的内因是指生物自己的某些特征 , 比如生活方式、对于环境变化的忍受能力、新的身体构型、组织和器官的出现、基因突变等等 。


有研究发现 , 早奥陶世时期 , 双壳类(现代的代表如牡蛎、河蚬等)演化出了滤食性的鳃 。 这一特征让它们更适应营养物质增多的环境 , 从而发生了双壳类物种多样性的辐射 。
除了上述因素以外 , 关于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发生的机制 , 还有陨石撞击诱发理论、染色体变异理论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