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庋藏丰赡,其中有一类藏品不为外界熟知,却地位崇高、精美绝伦,那便是宫廷法器类文物。从这些形形色色的金刚铃、嘎巴拉碗、嘎巴拉念珠、净瓶、海螺、法衣、佛塔、佛钵中,可一窥清代宫廷的物质文化以及皇室的宗教信仰。
由故宫博物院和嘉德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妙宝庄严——故宫博物院藏法器展》于2020年12月16日在嘉德艺术中心对公众开放。展览所选110余件文物大多是乾隆时期的艺术精品,充分展示了清代宫廷的最高工艺水平。
文章插图
法器主要用于宗教修行、供养、庄严道场等。故宫博物院藏有丰富的法器类文物,尤以藏传佛教法器居多。它们门类众多,工艺精湛,用材广泛,有金、银、铜、铁、玉、瓷、竹、木、骨、象牙、珐琅、琉璃、宝石、珍珠、珊瑚等各种材质,其中不乏珍贵稀有之物,以彰显皇家用器的独特与尊贵。
展览从故宫博物院藏上万件法器文物中精选各门类不同材质、不同工艺的藏传佛教法器一百余件,按功用分为“持验法器”、“供养法器”和“礼敬法器”三个单元,以期公众对清宫藏传佛教法器有更全面、更系统的了解。
文章插图
展厅现场
文章插图
展厅现场
文章插图
展厅现场
“持验法器”主要是修持佛法、举行佛事活动和佛教仪式时所用的法器,包括金刚铃、金刚杵、嘎巴拉碗、嘎巴拉鼓、嘎巴拉念珠、腿骨号、喀章嘎、骷髅棒、金刚橛、钺刀等。
清宫中有许多佛堂,大多是乾隆时期建造,其中多是密宗佛堂,如雨花阁、梵华楼、梵宗楼、养心殿西暖阁佛堂等。本部分所选法器多为密宗修行所用法器,因大多存于库房,已不在原佛堂陈设,其用途和使用场所便难以知悉。
文章插图
银镀金盖座嘎巴拉碗
展品中有一只银镀金盖座嘎巴拉碗,十分庄严夺目。嘎巴拉为梵语音译,意为颅骨、头盖骨,象征大悲与空性。嘎巴拉碗一般选用修炼有成者之头盖骨制作而成,是藏传佛教修密法或灌顶时所用法器,通常供于护法神殿和密宗师、修行者的修炼禅房或密宗室内。
文章插图
嘎巴拉念珠
另有嘎巴拉念珠,是用人头骨制成的特殊法器,专供藏传佛教密宗之用。上图右侧念珠由108颗人骨珠组成,每颗珠上镶嵌珍珠、松石、青金石、珊瑚及玻璃等各色宝石若干。另有三颗红珊瑚隔珠、一套红珊瑚佛头、塔,三串金记念。
“供养法器”是举行法事活动、佛教仪式以及修持佛法时供养诸佛的法器。各类供器用来供养诸佛,使用于不同的场合,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涵义。清代宫廷诸多佛堂内陈设着大量供器,种类丰富,工艺精湛,用材考究,装饰奢华,体现着宫廷特有的审美意趣。
最常见的当属五供、七珍(七政宝)、八宝(八吉祥),每处佛堂都有陈设。这些供器作为藏传佛教的特殊象征符号,因其吉祥寓意,逐渐作为一种装饰应用到宗教用品以及世俗生活中,如在建筑、器物、衣物、家具、绘画上,经常能看到很多八吉祥、八瑞物、五妙欲等纹饰。
文章插图
乾隆款绿地粉彩勾莲纹净瓶
此次展出的乾隆款绿地粉彩勾莲纹净瓶,在佛事活动中作盛水或插花之用。根据敦煌佛教壁画,此类瓶造型模仿单层覆钵塔的建筑形象,颈下部的相轮既象征塔刹,又具有法事活动中便于手持的功能。此瓶以孔雀绿釉为地,器身勾莲纹和十字花纹,相轮、圈足等部位用莲瓣纹装饰,保留了佛教用器的传统因素。
- 鉴宝现场现“九龙拉棺”,专家吓得话筒拿不稳,博物馆都不敢放
- 看多媒体互动展厅弘扬党建文化
- 音乐会不按套路出牌:小毕哥现场吃起了大米饭,谢大脚跟着大爷学犁地!
- 马未都是如何看待王刚在鉴宝现场砸藏品的他的回答很透彻
- 首次入选!石排镇独洲小学艺术工作坊荣获现场展示活动二等奖
- 暴雨袭击考古现场,上千件文物遭哄抢,价值3亿的国宝无人要
- 1956年定陵发掘现场,大量文物遭毁灭性损毁,皇帝遗骨被焚烧
- 郝万铎为赵先生现场书写中堂对联
- 马未都家藏青花瓷被打碎,他随口说的5字暴露人品,现场落针可闻
- 4000人会议现场无一人玩手机,这就是文化自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