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86岁的刘怀敬老人独自居住在一个破旧的院落中。
文章插图
一个破旧院落的老式木制大门。
藏着故事的半块匾额
采访人员有些奇怪,为什么周边那么多村庄,唯独黎金山村有修建这么长一座城墙的实力呢?
“我们村位于金山镇政府驻地西南12公里,与淄川接壤,有居民300多户、1000多人。据说唐初就已建村,传说村外有一梨园正对着金山而得名。”刘先非告诉采访人员,这个村庄的历史非常悠久,从唐初建村的话,算起来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除了悠久的历史,这个村庄的实力还与一名古人有关。刘先非告诉采访人员,这里曾出过一位大人物——刘家的一位先祖曾经得到清廷授予的匾额。
“这块匾额至今还有半块存世,当年遭到破坏,被摘下来,两家人一分为二,做了菜板。其中一家人舍不得用,就一直保存着,但另一块就下落不明了。”刘先非告诉采访人员,这半块匾额就在刘延年家。
“这块匾额以前就在我们刘氏家宅的正南门上,门匾长1米,宽0.7米。这是用核桃木做的。上书‘清标彤管’四个大字。”来到刘延年家,68岁的刘延年给采访人员拿出了这半块匾额。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68岁的刘延年老人曾经在原边河中学当过语文老师,他还珍藏着祖传老宅拆除后的半块门匾。
“‘清标彤管’的意思是某位女性品德高尚,事迹足以永垂青史。”刘延年告诉采访人员,现存的这一块是匾额的一半,这块残存的匾额上除了“钦命宫保 兵部侍郎”的字样,还有一行模糊的文字,可惜已经看不清楚,另外,还能辨认出“清”字的上半部分。
采访人员依稀看到有“皇清同治六年”字样,这个年份也正好是黎金山村城墙修建完工的前一年。这一年份的前后,黎金山村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大人物?采访人员不得而知。遗憾的是,村史中也没有相关的记录,村民们对此也没有研究。不过,这一年份的前后,肯定是该村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
采访人员查阅资料了解到,同治六年(1867)五月,东捻军自山东郓城突破清军围堵,进屯东平,复逼烟台。十二月一日,东捻军被清军镇压。
或许,匾额的这段故事应该从这里讲起……
文章插图
村中一座保存完整的古老门楼与新安装的大门形成鲜明对比。
凤凰山上的一场战斗
刘先非告诉采访人员,在他们村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抗战故事。那是在1941年4月的一天下午,驻扎在凤凰山脚下的益都县第二大队,事先得知日本鬼子又要扫荡的消息,大队长杨敬坤同志遂将队伍从驻地袁上、闫下两村撤至凤凰山预设阵地待机歼敌。
“第二天早上,日军占据黎金山村西的山顶,在机枪和小炮的掩护下,200多名日伪军向凤凰山进攻。据守在山上的县二大队抗日战士,早已做好战斗准备,沉着应战,采取近战歼敌的战法,连续击退敌人两次试探性进攻。”刘先非告诉采访人员,鬼子两次进攻都未能靠近凤凰山上的围墙,鬼子头目急得“哇哇”直叫。
文章插图
村中央路口处一座简易的神龛。
有个名叫王虎的战士,用手榴弹炸死了3个鬼子。他爬到了山顶寺庙顶上,向鬼子大声叫骂:“你们这些龟孙子,有种的站出来……”突然一发子弹击中了他的脖子,王虎才撤了下来,但仍气愤难耐。
“敌人开始了第三次进攻,将所有力量集中压了过来。二大队防守十分惨烈,战斗呈胶着状态。王虎忍痛站在院墙的瞭望口,看到西山顶鬼子的掩护部队和指挥官都压到了凤凰山脚下,看来鬼子是要孤注一掷。他不顾伤痛,从南面下山,靠着梯田地堰的掩护,悄悄地转到鬼子指挥官的侧后方,突然跃起身子向鬼子人群中一连扔了几个手榴弹,把鬼子的指挥官和几个卫兵都炸翻了。敌人腹背受敌,阵脚遂乱。二大队居高临下转入反攻,日伪军连滚带爬,逃跑了。”刘先非说,这次战斗历时8个多小时,打退敌人三次进攻,打死打伤敌人50余名,缴获机枪2挺,步枪33支,手枪、战刀各1把,子弹1600多发。
- 临淄区实验中学:开展艺术节活动,美育伴随成长
- 宁阳县鹤山镇:送戏下乡进农村 文化惠民暖人心
- 邹平长山镇范公学子绘画作品入展卢浮宫
- 银针|银针丝线下的锦“绣”东山
- 山东省|山东省话剧院走进济宁曲阜市尼山镇鲁源新村举行文化惠民演出
- 茶山镇老|市老年大学全市首个村级分教点在茶山成立
- 志愿|龙江县杏山镇:志愿助发展 巧手“绣”振兴
- 牛栏山镇|“云上运河”走进京郊古镇
- 演出|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舞台艺术送基层 传递文化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