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了自己的面子,硬生生亡了一个国家,大明王朝的后期实在可悲( 二 )


真是无巧不成书 , 陈新甲的书童来到屋里 , 恰好看到这封密信 。书童不知道议和之事 , 也不知道这封密信的内容 , 还以为是普通的信件 。像往常那样 , 他拿着书信公开让人抄写 。很快 , 朝廷要与满清议和的事情传遍了整个京城 。
等到陈新甲发现密信泄露的时候 , 大臣们弹劾他的奏章早已堆在了崇祯帝的面前 。
明朝|为了自己的面子,硬生生亡了一个国家,大明王朝的后期实在可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明王朝的朝堂上 , 有很多自诩清流的大臣 。他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 把主战和爱国联系在一起 , 极力劝皇帝战斗到底 。一旦有人想要议和 , 他们就不管三七二十一 , 先扣上一顶投降卖国的帽子再说 。
其实 , 他们也知道 , 主战和主和 , 都要结合现实的条件具体分析 。可是 , 为了展示自己的忠心 , 他们就不顾一切地鼓吹主战 。至于说能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 他们丝毫不关心 。因为 , 上战场的又不是他们 。
怀着这样的心思 , 他们在奏章中痛骂陈新甲 , 将陈新甲说成了一个勾结胡虏、卖国求荣的汉奸 。一些老成持重的大臣 , 也因为这件事对崇祯帝产生了怀疑 。一时间 , 朝堂上议论纷纷 , 都说崇祯帝畏敌如虎 , 想要同清王朝这样的蛮夷议和 。
崇祯帝虽然恼恨陈新甲泄密 , 但为了议和大计 , 还是决定为陈新甲开脱 。他先是斥责了陈新甲一顿 , 做了一番表面文章 。等到大臣们气势稍缓的时候 , 他又令陈新甲承认错误 , 好给满朝文武一个交代 。
此时 , 明眼人都能够看出 , 所谓“承认错误” , 就是典型的大事化小 , 小事化了的做法 。崇祯帝如果真的想严加惩处陈新甲 , 直接痛下杀手就可以了 , 根本没必要这么费事 。可是 , 陈新甲却完全没有理解皇帝的意思 。
在他看来 , 自己真是蒙受了不白之冤 , 不明真相的大臣们骂自己也就算了 , 怎么连皇帝也不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呢?
明朝|为了自己的面子,硬生生亡了一个国家,大明王朝的后期实在可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于是 , 他不停地上书申辩 , 强调自己在议和一事上立下了大功 。崇祯帝见陈新甲不肯认罪 , 不禁火冒三丈 。这样进行下去 , 那“投降”的罪名 , 不是要落在自己身上了吗?
为了维护自己的圣君形象 , 崇祯帝更加严厉地批评陈新甲 , 想让陈新甲醒悟 。可是 , 愣头青陈新甲还是坚持自辩清白 , 说什么也不为皇帝背锅 。他越是辩解 , 崇祯帝就越是生气 。最后 , 崇祯帝索性直接将陈新甲打入了死牢 。
被押入死牢后 , 陈新甲彻底傻了眼 。为了活命 , 他让家人四处求人 , 甚至不惜重金贿赂内阁中的周延儒、陈演等人 。此时 , 他再也不顾及自己是否冤枉 , 只求留住性命 。
周延儒在官场中摸爬滚打多年 , 非常懂得劝谏的技巧 。拿了陈新甲的钱财后 , 他决定出一份力 。趁着斩杀陈新甲的圣旨还未下达 , 他赶忙劝说道:“陛下 , 按照惯例 , 敌方没有逼近城下 , 可不能杀掉主管军事的兵部尚书啊!”
避着整个事件不谈 , 只着重强调了陈新甲的官职 , 这种劝说方式颇为巧妙 。崇祯帝若是顺着这个台阶走下来 , 就有理由不杀陈新甲了 。但是 ,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 , 很多人都猜测崇祯帝参与了议和事件 。崇祯帝急于和议和一事撇清关系 , 于是 , 决定把整件事都推到陈新甲的身上 。
他沉着脸 , 冷冷地对周延儒说道:“国家如今多灾多难 , 前前后后共有七位亲王死在流贼手中 。你说 , 这难道不比敌军兵临城下还要危急吗?”周延儒听了之后哑口无言 , 只得先行告退 。当年的九月二十二日 , 陈新甲被当众处死 。崇祯皇帝用这样的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名望 , 也让这次珍贵的议和机会化作了泡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