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景观 点亮城市文明


文化景观 点亮城市文明
文章插图
市民在廊坊1898文化商街参观。
廊坊日报讯社区里的公益广告,居民喜闻乐见;道路旁的手绘墙面,市民交口称赞;文化街、公园、胡同里的“老廊坊”元素,更让人流连忘返……文化元素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也让市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文化街点亮群众生活
走进“廊坊印巷”,以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及廊坊特色文化为主题的墙画,生动形象地向路人展示着廊坊的文化和底蕴。沿街的灰瓦白墙建筑,吸引着人们驻足观赏。
2019年年初,广阳区解放道街道办事处以“提升老街区、培育新街区、创建名街区”为工作思路,以构建体验化、休闲化、精致化、融合化多元发展格局为目标,实施统一规划,将该区域打造为一条文化内涵丰富、艺术风格鲜明,具有廊坊本地文化特征与地域特征的特色文化旅游街区,取名为“廊坊印巷”。
在“廊坊印巷”街头,中式仿古门头让人眼前一亮。欣赏着墙壁上的简体素描壁画,老火车站、老百货大楼、老天桥、工农兵影剧院等老廊坊的地标建筑一一呈现。以北宋初期宰相吕端形象为原型绘制的24张节气图,更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动地展示了出来,既弘扬传统文化,又能够寓教于乐。
即便是冬日里,街巷内前来游玩、拍照的市民也络绎不绝。“跟冬日里常见的黑、白、灰不同,这条街上处处是风景。约上三五好友,转一转,拍拍照,既亲切又新鲜。”90后姑娘王萌说道。
说到文化街,不得不提今年10月开街面世的廊坊1898文化商街。跃华路北头、银河大桥下西侧,远远望见大红的灯笼挂在仿古屏风两侧,屏风上“廊坊原点城市记忆”的字样提醒人们,这里是城市最初的发源地。
文化商街上代表廊坊记忆的有老水塔、老碉堡,复建的有老天桥、火车站,新规划的有三角地演艺广场、民国风情街、地方特色美食街、传统工艺街,身边还有隆隆驶过的运货列车和疾驰的高铁动车。
“三角地、老天桥、水塔、碉堡……都是人们对老廊坊的记忆。曾经在2002年被拆除的老天桥,在这被复建成一座新式天桥,与民国风情的商业楼连成一体。这里还能看到老木箱、唱片机、摇把电话,这些承载着文化,记录着历史的一幕幕,最能让人产生情感共鸣。”80后小伙杨敏江一有时间就会到文化商街上转转。
文化墙为城市添韵味
走在廊坊的大街小巷,一面面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文化墙伫立路边,这些既有“颜值”,又会“说话”的文化墙,以“亲民”的方式“图说”方针政策、传统文化、文明美德,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
来到安次区学院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剪纸图案、十二生肖、安次区历史名人及概念中的未来城市……从南头一直延续到北头,形象鲜活、活泼有趣、时尚精美的文化墙让来往市民眼前一亮。最北头,有一面墙头高、墙体低的墙,手绘文化墙的学生们利用这一特点,画出一列写有“学院号”的高铁列车,每节车厢上都绘有表情图案。
自11月中旬文化墙绘制完成以来,这里便成为很多人的“打卡地”。廊坊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产品设计系老师王传龙介绍,文化墙的主题是青春正能量,里面包括尊师重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安次区名人及绿色环保等主题。
背街小巷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于细微处展示着一座城市的颜值、文化和温度。走进广阳区和安里胡同,新制作的“和安里”地标尤为醒目,道路两边的墙体在全部粉刷一新的基础上,张贴、绘制了公益展板和党建墙体彩绘。同样是背街小巷,市区裕北里胡同在经历整改提升后不但增了“颜值”,而且更加舒适宜居。
文化随处可见。不仅是手绘墙,广阳区迎春北路近期制作的照片墙又美出了新高度,笑脸墙、好人榜、美好家园等主题吸引了不少人围观。“好人榜”上社区里的热心肠儿一一亮相;笑脸墙上,辖区居民老少欢聚一堂,灿烂笑脸感染众人;美好家园照片墙上,社区工作者、党小组、楼长、单元长、志愿者“五支队伍”忙碌的身影比比皆是……迎春北路社区党支部书记董全军介绍,迎春北路在之前改造升级的基础上,于近期又增加了几处照片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