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奋斗秘史( 五 )


而韩寒 , 也在多年后 , 仍然心怀感恩的对采访人员说:
"袁老师一直是我的恩师 。 最早《三重门》就是袁老师发现的 , 她也是这本书的责编 , 当时她在作家出版社 , 帮我克服了很多出版上的困难 。 "
为能既保《三重门》原作有锋芒 , 又能通过出版社终审 , 袁敏不仅力劝韩寒修改原作 , 还请来曾获国家图书奖、冰心文学奖等大奖并对韩寒颇为欣赏的著名作家曹文轩为其作序 。
与上一家出版社在退稿信中 , 对韩寒小说的评价截然不同 , 袁敏对韩寒小说的的评价则是——
"《三重门》果然很棒 , 它的行文似有《红楼梦》的格局 , 它的用笔又有《围城》的韵味 , 它的语言藏龙卧虎、吸古纳典 。 语言本身有细节 , 有性格 , 有生命 , 充满灵性 。 "
然而 , 随着《三重门》小说的发表 , 以及随之而来的热卖 , 却并没有给韩寒在学校里带来任何好处 , 反而直接促成了韩寒——"休学"、"退学"、"劝退"、"开除"……
总之 , 在韩寒离开学校这件事上 , 众说纷纭 , 难辨真假 。
韩寒父亲问他:"你是用什么时间写的?是不是熄灯后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写的?"
韩寒说:"不是 。 你试试 , 在被窝里连稿纸都摊不开 , 能写东西吗?我是在上课时写的 。 "
父亲继续问:"你上什么课写的?"
韩寒说:"上什么课都写 , 只要灵感一来 。 "
韩寒的父亲 , 无奈只好在休学书上签了字 。 上海作协副主席赵长天 , 也只能摇头叹气的对韩寒说:"你连高三都没上 , 没法保送进入大学 。 "
老师们真心担忧的问韩寒:"你退学了 , 以后要拿什么养活自己?”
"稿费啊!"
韩寒想也不想就回了一句 。
但 , 他的回答 , 却引来一片笑声 , 不仅没有打消老师们的担忧 , 反而更让老师们觉得眼前这个少年的年少轻狂 。
不过 , 让韩寒瞬间明白了一个道理——他人笑你 , 无需证明自己 , 更无需多说一句 。 做事是你的原则 , 碎嘴 , 永远是他人的权利 。
韩寒,奋斗秘史
文章图片
五、
本来此前 , 命运已经给了韩寒一条宽阔的"大路" , 可惜 , 韩寒偏不走 , 非要走他这条"写作"的羊肠小道 。
2000年2月3日 , 农历大年廿九 , 松江二中的乔校长带着几位校领导和韩寒的班主任 , 专程从松江区赶到金山区韩寒家中进行集体家访 , 商量韩寒的学习问题 。
这在已有95年历史的这所上海名校里 , 前所未有 。
乔校长甚至说——"可以把韩寒作为一个班级来对待 , 派五六个任课教师专教韩寒 。
韩寒要看书 , 学校可以给他安排看书时间 。 韩寒要写作 , 可以给他安排写作时间 。 但是 , 韩寒要将功课应付过去 , 至少得求个及格 。 "
而且开学后 , 乔校长又满足了韩寒的"特殊"要求——给他一个人安排了一个寝室 , 里面有电话 , 有卫生间 , 熄灯时间又晚 。
但 , 最终韩寒还是"看穿了那一纸文凭" , 决定"休学、退学" 。
韩寒对忧心忡忡的父亲韩仁均说:
"爸爸 , 你放心 , 我会作出成绩来证明自己的 。 别人看不起我 , 我自己要看得起自己 。 "
韩寒,奋斗秘史
文章图片
韩寒离校那天 , 带走了平时买的大量"闲书"和上万封全国学生来信 , 教科书则直接扔掉 。 因为"正书乃是过了七月就没用的书 , 闲书乃是一辈子都受用的书 。 "
"我只是烦了这不自由的日子 , 趁我还年少 , 我要万水千山走遍 。 切记 , 要不附权威 , 不畏权势 , 不贪权力 , 明白否 。 "
这是韩寒给最好的同学写的唯一的一封告别信 。 10年后 , 当韩寒再次见到这封信 , 忍不住重抄一份 , 贴在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