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长达数百年的土地博弈,让唐朝从大力支持佛教到灭佛( 二 )


文章插图
唐朝统治者要在稳定佛教发展、不打击到众多佛教信徒的基础上进行控制寺庙占田行为,也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从个体上来说,把僧尼们划分成三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明确规定授田的数额,然后从群体上来说,严格限制寺庙集体侵占良田,从个体到群体,多维度来避免土地被寺庙兼并的可能性,但是,惩治措施并不能称得上是严厉。可能是因为唐朝统治者的措施和法令不足以威慑到那些想要从土地兼并中谋求利益的人,也可能利益大于风险的时候,总有人会甘冒风险,总而言之,唐朝这些限制寺庙兼并土地的政策收效颇微。在这场土地博弈之中,若非唐武宗一气之下灭佛,可能会是场旷日持久、延至后世的持久战。不过好在,僧人们在唐武宗时期受到沉重打压之后,在思想行为上做出了极大改变,不再和统治者对立,也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参与政治。这不仅使统治者再次接纳了佛教思想,也使得佛教迎来了一个新的重要发展阶段——禅宗崛起,这极大的推动了佛教的本土化进程、削减了寺庙中世俗化现象而产生概率。
一场长达数百年的土地博弈,让唐朝从大力支持佛教到灭佛
文章插图
于是,在唐朝政权覆灭千年后的今天,佛教思想依然存在于现代社会,时至今日影响力依旧不衰。结语:出于自身政治目的,唐朝统治者一直都颇为重视、鼓励佛教的发展,本来是想让佛教教义之中某些有利于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来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但是随着佛教传播速度和范围的扩大以及佛教信徒规模的快速扩张,也带来了许多和唐朝统治者所设想的背道而驰的结果——土地大面积被寺庙占用、劳动力的大规模减少以及佛教势力在民间的恶性扩大等等。唐政权和寺庙之间也展开了长达百年的土地博弈,最终以唐武宗灭佛,佛教的暂时失败告终。但是好在,佛教教徒在此次打击中发展出了禅宗思想,并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