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学习而选择安逸,就是人性的弱点。
所以,想要修炼内心,最重要的就是客服人性的弱点。对此,王阳明和曾国藩都主张:咬牙做去!
人是一种十分矛盾的动物,强大的惰性与巨大的潜力在体内共存,在没有自我要求的前提下,很容易变得拖拖拉拉,一无所成。
而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和强迫之后,人生有了目标和动力,人的潜力才会被激发出来,完成生命价值的质变。
可以说,世上的许多事情都是被逼出来的,人必须强迫自己,才能将自身潜在的才华和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个人连自己都管理不好,又能做成什么呢?
人都有坏习惯,心灵都会受蒙蔽;所受的蒙蔽越重,强迫自己就越艰难。
但是成功没有捷径,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功夫,在一次次强迫的磨砺中,一步一步消除坏习惯,才能恢复心的本来光明。
这就是王阳明为我们指出的路。
所以,凡事多强迫自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修为和成功。
文章插图
修好这颗心,减压不可少
王阳明说:“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
读书和作文,怎么能牵累人呢?人其实是被自己的计较所累。
这句话道出了人之所以活得累的根本原因——精神的内耗。
这内耗则来自内心对得失的计较。
比如你做一件重要的事,会希望做的好、害怕做不好,按自己交着做得好会怎么样,最不好又有什么后果,内耗也就开始了。
焦虑,本就是由内耗中产生的。
在这种状态下,必然会在那里患得患失,杂念丛生,很难高度集中精神,进入高效率的工作、学习状态。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当然就不会有好成果。
怎么应对?王阳明告诉我们,只要心灵提升到一定境界,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就不会给心造成牵累;即使有了牵累,也能及时发现,及时解除。
比如说学习新技能的时候,我们知道求快之心不可取,那就放下它;
和人交往的时候,我们知道嫉妒之心不可有,那就丢弃它。
如此一来,就是一个完全没有自我计较、纯为天理的心。
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更高一些的目标与追求,这样心灵就能从眼前的事情中脱身出来,立于更深、站在更高去看待这件事情,也就不再有那么多的计较了。
这样就能做许多事而不为其所累。
这是究竟是怎样一种心灵境界呢?
王阳明说:“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
圣人的心就像明镜,清明可鉴,任何事物都可以映射,等它们去了也不留下任何痕迹。
庄子也曾说过一样的话:“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心灵只有如此,才能在处理各种事务时悠游自如,从容不迫,应变无穷。
在今天这个迅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这种“心如明镜”的状态,反而能生活得更轻松快乐一点。
今天的人都追求快,古人则说:欲速则不达。
尽管我们想快,但心理急躁,就会失去冷静、从容处理事情的能力。这种现实不随人愿的落差导致的无措于痛苦,其实就是一种“我执”。
而王阳明的心学,提倡的正是破除“我执”,得到真正的快乐。
其实,我们的心灵本来蕴含着无限潜能。过多的苛求和执念,有时只会加重你的自责,束缚你的思维,拖缓你的效率。
如何才能拥有这种状态呢?答案就是一个字:闲。
此刻,读者朋友们可能会有所不解,在焦头烂额的情况下,闲情逸致,有何用呢?
请问各位朋友,那么一味的沉浸在我执的折磨中,就有用了吗?
俄国诗人普希金在幽禁期间创作了这样的诗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处境越是风刀霜剑,越要寻得一份闲心。
闲,有两种,一种是人闲心也闲,给自己一些时间,从繁忙中脱身出来;一种是人忙心不忙,这是需要靠人的闲去养,和在觉察克制中去修的。
- 《西游记》四大绝世高手,一个比一个厉害,辈分最高非他莫属!
- 俗语中的四大嫩,四大蔫,和四大紧,四大松都是什么
- 民国四大美女的最后结局:林徽因一生受尽宠爱,最美的她却凄苦一生
- 他是中国最后一个圣人,生而不凡,明代心学集大成者
- 中国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最终归宿究竟在哪!
- 为何,从秦始皇一直到慈禧都只爱玉石,不爱黄金四大古玉告诉你
- 印度和埃及都还存在着,为什么有人说四大文明古国就剩中国了!
- 历史上四大名马:第一种被尊为国宝,第三种远看还以为是头狮子!
- 面对来者不善,不如学学圣人王阳明如何巧妙应对?
- 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为何权势通天其中三家与康熙有秘密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