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苏轼很有哲理的一首词,告诉了世人许多大道理:余生千万不能将就】宋词里的哲理很强,如果我们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的话,可能感受不到那份哲理,但是我们结合作者的创作意图,还有时代背景,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字里行间其实是充满了哲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读者来说,只要能够从中感悟一二,那对于自己的人生也是会有帮助,读懂了一定受益终生。
苏轼很多的词就充满了哲理,特别是他后期的作品,不仅很抒情,同时那份哲理也很强,以他这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来说,那就是通篇充满了哲理;在这首词中,苏轼告诉了世人许多的大道理,一个人要坚持自我,保持初心,不要见风使舵,同时人生也绝对不可以将就,毕竟生命很宝贵,时间也很珍贵,在有限的生命力,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文章插图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写这首词时刚刚被贬到黄州,如果熟悉历史朋友就清楚,当年苏轼在湖州任知州时,由于给宋神宗上了一封谢表,里面用词有些过激,再加上他前期又得罪了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新党,从而被人抓住了把柄,遭到了别人的弹劾;宋神宗勃然大怒,直接下令逮捕苏轼,并且解押到京城受审,还在他的家中还搜查出了反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时间是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
文章插图
当时的苏轼心灰意冷,非常的绝望,还在牢房里写好了遗嘱,给儿子交代后事,其实宋朝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就明确规定不杀文臣,但是苏轼自知犯下了死罪,以为一辈子也走不出去了。这时他的死对头王安石却出来为他求情,最终宋神宗把他贬到了黄州。
初到黄州的苏轼很快就摆脱了生活上的困扰,投入到了新的生活中,每天过着悠然自得的重复,今天在东坡种菜,明天一个人坐在江边独自饮酒,这种似悠然自得的生活,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这才有了他后来那些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他正是把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全部融入进了作品中,从而使得作品处处充满哲理,读来让人拍案叫绝。
文章插图
我们稍稍了解这段历史,再来读苏轼的词就会有全新的认识,上阕是通过周围的景色,从而衬托出心理变化,一轮弯弯的明月正高高地挂在梧桐树枝上,这梧桐树稀稀疏疏,夜已经是很深了,周围一片寂静,漏壶里的水早已流完了。有谁见幽居的人独自来往?好像是天边孤独的大雁。下阕则是展开来说理,突然惊起又回头,心中有了无限的恨,但是无法向谁去诉说,也没有人能够理解。挑遍了所有的寒枝也不肯栖息,宁愿在那沙洲里过着凄苦的生活。
文章插图
要是从字面上来看的话,整首词着实是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我们深入解读之后,那么就会发现,苏轼不仅写到了内心的孤独,同时也告诉了世人,他一直在坚持自我,始终如一,没有忘记理想,还有远大的人生抱负。但是过程很重要,不应该要去左右逢源,去低下高贵的头,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实现人生理想,才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文章插图
苏轼在这首词中所传递出来的价值观,最值得我们学习,其实当下有很多谄媚的人,为了一已之私可以去做昧良心的事情,不要所说坚持自我,连自己的灵魂都出卖了,其实这样的人生没有任何的价值,你可能获得了短暂的荣耀,或者是无数的金钱,但是你真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所以要坚持自我,只有这样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
- 朋友犯了错误,苏轼便作词调侃,对方不生气,倒还成了一段佳话!
- 这首苏轼的诗全文很少人知道, 第一句却是千古名句, 红遍大江南北!
- 苏轼和司马光基于自己的政治理念而反对王安石变法
- 为你揭秘的历史真相,你很有可能不知道!
- 苏轼有多惨?哲宗亲政后被贬惠州,只因写下一首诗再贬海南
- 苏轼: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就是你的人生格局!
- 网红名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苏轼:我的原句比这句好
- 充满正能量的人生哲理语录,精辟透彻,让人幡然醒悟!
- 苏轼谪居黄州,写下一首《卜算子》,自誉为凤凰,末句意境高远
- 苏轼落魄时有一歌女仍肯善待他,他一连写两首词送她,都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