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降城外月如霜

文 | 烟雨客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李益,曾在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登上了塞外的受降城,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句。夜上受降城闻笛唐 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受降城外月如霜
文章插图
塞外征尘起,明月亦如霜。站在苦寒之地的边塞,诗人心中泛起复杂的情愫。这受降城,是唐朝著名将领张仁愿所造。张仁愿(?-714年),原名仁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临渭区)人,唐朝宰相、名将。张仁愿文武全才,曾任殿中侍御史,后任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击退突厥默啜可汗的进犯,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唐中宗继位后,张仁愿被召回,授左屯卫大将军、检校洛州长史,但不久又被任命为朔方军大总管,防御突厥。
受降城外月如霜
文章插图
最为重要的是,张仁愿建立三受降城体系取漠南,极大地削弱了后突厥汗国的国力。当时,朔方军与突厥以黄河为界,而在黄河北岸有一拂云祠。突厥每次出兵,都要在祠中祈祷,然后再发兵南下。708年(景龙二年),默啜统帅全军西攻突骑施(西突厥部落),后方兵力空虚。张仁愿便上奏朝廷,请求乘机夺取漠南之地,并沿黄河北岸修筑三座首尾相应的受降城,以断绝突厥南侵之路。奏疏送至京城后,唐中宗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太子少师唐休璟表示反对,并道:“两汉以来,朝廷都是北守黄河,如今在敌虏腹地筑城,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最终只怕还是要被敌虏占据。”张仁愿执意请求,最终得到中宗同意。
受降城外月如霜
文章插图
据说,张仁愿筑受降城时,没有设置壅门、曲敌、战格等守备设施。曾有人问道:“边城没有防守设备,行吗?”张仁愿说:“兵贵在攻取,不宜退守。如果敌人打到这里,应当全力出战抗击,敢回头望城的人都该斩杀,何必设置守备,养成退守的习惯呢!”后来,常元楷接任朔方军总管,开始修建壅门,议论之人更推重张仁愿而轻视常元楷。清人顾炎武也曾写过受降城。古北口清顾炎武雾灵山上杂花生,山下流泉入塞声。却恨不逢张少保,碛南犹筑受降城。流年逝水,一切都在成为陈迹。可是,就在成为陈迹的遗迹中,古人的勇气、智慧、志向,始终激励着后人,让人追怀。
受降城外月如霜
文章插图
景龙二年(708年),张仁愿拜相,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左卫大将军,封韩国公,又加镇军大将军。开元二年(714年),张仁愿去世,追赠太子少傅。武则天在位时,他官至殿中侍御史。当时,御史郭霸上表称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凤阁舍人张嘉福、王庆之也上表请求立武承嗣为皇太子,都邀请张仁愿在表章上署名。张仁愿严辞拒绝,因此受到有识之士的器重。李显这样评价他:持节朔方道大总管右屯卫大将军张仁愿,器宇端雅,风神秀杰,谋韬玉帐,寄重金坛。唐人张敬忠,写过当时受降城的景色。据《新唐书·张仁愿传》记载,公元707年,张仁愿任朔方军总管时,曾奏用当时任监察御史的张敬忠分判军事。边词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这边刚刚冰开,长安已经花落……这首《边词》就是张敬忠在朔方军幕任职时的作品。千载以下,让我们得以感受受降城的边塞风尘。
受降城外月如霜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