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分享:生态经济学

茶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思想,为复兴茶产业而努力。
茶人分享:生态经济学
文章插图
生态经济理论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在《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明确提出“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Economics)一词,至今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追根溯源生态经济思想渊源却历史悠长(李怀政,2007)。
茶人分享:生态经济学
文章插图
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如孔子、孟子、荀子思想中均包含了生态经济思想(杨晶、金承志,2012;吕慧燕,2013)。19世纪在西方国家兴起的“美国学派”的理论也包含了诸多生态经济思想,该学派对生态危机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主张“从土地取走的东西要循环回土地”(贾根良,2011;邓久根等,2012)。
茶人分享:生态经济学
文章插图
马恩经典著作中虽未直接提及“生态经济”这个名词,但其经济思想也包含很多生态理念,如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两者是财富创造的“两个最初的源泉”,始终结合在一起;恩格斯则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张胜旺,20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经济理论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尤其是90年代以来涌现出大量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美国生态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HermanDaly)提出稳态经济理论,并对生态经济理论框架进行了全面研究(李涛等,2006;Daly,2010);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LesterR.Brown)则提出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子系统的思想,呼吁人类世界向B模式进行转变(莱斯特·R·布朗,2002、2003)。
在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生态经济学》学科体系确立,就将生态经济系统视作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有机结合的整体,强调着眼于复合系统研究人类社会的经济关系、经济行为及效果(许涤新,1987)。
大部分学者认为生态经济的核心是处理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而生态经济学主要也是研究两者的关系(Rorbertcostanza,1989;尤飞、王传胜,2003)。按照国内主流观点,“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等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充分挖掘可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经济和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周芳,邹冬生,2016)”
生态经济理论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但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产业、生态恢复和生态保护三个方面,分别对应于产业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和保护生态学,成为三个分支;研究切入点包括以生态系统为主体通过数理化模型研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制度、组织、技术等创新规范协调相关主体行为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通过界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探求多赢的生态解决方案;针对现实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制度、区域、产业三个方面,而生态价值评估和补偿、生态足迹和能值分析、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等均是研究的重要对象(李周,2005、2015)。
生态经济核心理念是强调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结合,对于生产而言不但强调经济再生产,也要关注自然再生产,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组织生产,提高生态效率;对于财富观,要求将自然资源视为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正传统经济“稀缺决定价格”机制以及“外部性”带来的市场失灵,为资源和环境定价并将其内生到市场体系中,规制和诱导相关主体行为;对于发展极限问题,要求将发展限定在地球可容纳的范围之内,如戴利提出的稳态思想,由此生态足迹分析、能值分析等成为重要的分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