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用智能引领快乐走进新的领域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作者丨任逸飞历史研习社的第一本著作《历史的荣耀:中央帝国的时运、铁血与霸业》正式面世了,据说在京东上的销售挺火爆的。作为研习社的首部作品,这个主题有点“犯忌讳”,为什么要帮帝制时代的中国说好话?其实,帝国是一整套治理技术。本书收录了研习社作者团队近年来有关中国历史的文章32篇,时间跨度自两汉直至晚清,虽然文章讨论的侧重点多有不同,但总括起来,都无不指向一个大的题目——帝制中国的治理与运行。
文章插图
01 帝国是一种创造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初步奠定了中华帝国的结构形态,直至1912年,清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喧嚣之中退位,中国的“帝制”时代延续了两千余年。可以这样说,“帝制中国”或“中华帝国”的历史,不仅组成了我们大多数人所认知的“中国历史”,而其间的朝代更迭、兴衰起废,更是在无形之中塑造了我们今日对于现代中国的理解,乃至作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以最简单的标准看,所谓“帝制中国”有别于此前夏商周时期的诸侯分封,抑或是此后共和时代的主要特征,便是在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有一位皇帝作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发号施令。那是否这两千余年中国的历史都可以由“皇权专制”一词笼统囊括呢?显然,假使我们深入到历史的内部,便会发现从秦汉到唐宋,从唐宋再到元明清,在表面的“皇权”之下,“帝制”时代中国的运行方式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什么造就了它们的显著差异,这也成了《历史的荣耀》一书最基本的关怀所在。02 从制度看人事钱穆先生在他的重要作品《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曾指出,理解中国政治,一在制度,一在人事。任何一个朝代创设某种制度,必然是为了因应特定环境中的问题,而某一制度的出现又绝非是凭空创造,而自有其渊源;与此同时,思考这些制度的时候,我们无法完全脱离历史人物的作为,毕竟创设制度与执行制度的都是具体的人,他们的决策和思考往往也左右了某项制度的成坏。此即“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之谓。
文章插图
《历史的荣耀》便试图从钱宾四先生所指明的这条方向出发,在人事与制度的层面去窥看一部中华帝国的“权力简史”,而在这两者之间,“人事”,或可理解为历史人物的故事,则占据着更加重要的地位。他们中的一些人,例如魏武帝曹操、宋太祖赵匡胤,风云际会、亲手开创了一代之法度,而另一些人,譬如王安石、李鸿章,却只能在既有的制度藩篱中“躲闪腾挪”,与整个王朝共同见证着衰败的命运。
文章插图
《历史的荣耀》把揭示帝制中国“运行密码”的重任放在了这一个又一个历史人物身上。全书以四大篇目铺开,“人心篇”聚焦于三国时代从王朝失序再到秩序重整的过程;“霸业篇”注目于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死博弈;“权谋篇”则将侧重点转移北宋及明清皇帝的“维稳”手段;在最后的“兴亡篇”中晚清这一“帝制中国衰败期”的各类人物成为了关注的重点。四个篇章之间基本以时间顺序为线,也暗含了中华帝国本身“成住坏空”的演进历程。
文章插图
03 王朝的核心问题“帝制中国”的基石无疑是由秦汉帝国奠定下来的,正如葛兆光教授指出的,经由“车同轨、书同文”的制度革新,郡县制的铺开,大规模的道路建设,以及思想上的“独尊儒术”和统治手段上的“霸王道杂之”,秦汉帝国初步确立起一个“具有内在同质性的国家”。但这一体制却随着汉代以来崛起于地方的豪族精英走向了解体,精英依靠地缘语血缘的纽带结合为大族势力,甚至垄断了仕进的渠道,成为抗衡中央的力量,这也成为三国分裂的时代的远因。三国正是处在这样一个秩序解体和重塑的大转折关头,因而《历史的荣耀》也就给予了相当的篇幅,但必须看到无论曹、刘、孙三家如何苦心经营,最终的胜利者却是东汉以来豪族势力代表的司马氏家族,而在制度层面与之相配合的是一套全新的九品官人法。由此亦可见人事与制度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空中牵扯之深。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陈省身的数学人生开创几何新纪元,为中国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中国网络文学能否撕掉“二等文学”标签?
- 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武学盛世”和“武学末世”分别是什么时候?
- 中国嘉德专家老师评鉴清雍正斗彩瓷器及市场价值
- 「张忆滨」|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 中国画中的理想男人
-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
-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许雄志书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