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揭露不端、反思“唯论文论”|年终学术事件盘点( 五 )


纵观历史,科研领域的性别鸿沟其实不仅体现在青年教师之中。
今年2月,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的黄俊铭博士及合作者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研究,指出虽然每年发表论文的作者中女性占比在持续增长,但仍然远远少于男性,这一现象在所有主流学科中都不同程度地成立。而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男性科研工作者的平均职业生涯为11.0年,而女性的平均职业生涯只有9.3年,男性在时长上的优势达到16%,而当控制职业生涯时长等因素后,学术成果的性别差异大幅减少。
在繁重的科研工作之外,女性科研人员往往还需要承担繁琐的家务劳动。这些“看不见的劳动”,与女性在学术圈面临的“透明天花板”,在今年肆虐全球的疫情中变得进一步可见。
英国《卫报》今年5月的一份报道提及,《英国科学哲学》副主编伊丽莎白·汉农(Elizabeth Hannon)博士发现,女性学者提交论文的数量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而男性学者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汉农认为,在隔离期间,女性学者们要承担更多的照顾孩子、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任务,这使得她们无法专注于科研工作。
04 学人“出圈”、学术网络直播
细数近年来学术界引起公众热议的事件,往往伴随着错愕、叹息、愤慨和担忧。奇葩论文登上重点期刊、违背学术伦理的基因编辑婴儿、各类论文造假抄袭、屡遭曝光的校园性侵案……倒是刑法学教授罗翔的“出圈”,也许是今年疫情之下学术界为数不多的惊喜。
作为一名开设司法考试培训课程的大学教师,罗翔在互联网上的“走红”实属意料之外。最初,一些上课学生把他的上课录像剪辑成几分钟的短视频,上传到Bilibili网站(常被称为“B站”),没想到创造了现象级点击次数。之后,B站主动找上门来,罗翔签约并开设了个人账号,不定期分享短视频,风趣幽默地讲解法律知识。目前为止,罗翔的官方账号已经拥有超过1千万粉丝,经他人剪辑传播的金句和妙语短视频随处可见。他举例时常用的“法外狂徒张三”也成为了一个网络文化梗。
在2020,揭露不端、反思“唯论文论”|年终学术事件盘点
文章插图
在2020“出圈”的法学者罗翔。
很多人欣赏罗翔,绝不仅在于他会“讲段子”。在妙语连珠的背后,罗翔始终在用通俗的话语传达法治精神的精髓和他对人性的思考。根据《新华每日电讯》的报道,一门课结束时,常有学生找罗翔留言,他总是写“愿你成为法治之光”。“法治之光”,在罗翔看来意味着一方面要追求良善,另一方面也要自觉遵守规则,不要觉得自己在规则之外。
受到“90后”“00后”追捧的“弹幕文化”常常被批评过于娱乐、情绪。但留意罗翔网课视频的下方留言和弹幕,会发现其中不乏对具体法律问题和法治精神的严肃探讨与辩论。有些评论或是引经据典,或是附上其他参考链接,提供给对法学感兴趣的朋友学习。
20世纪初,北大未名BBS、天涯社区是网友们谈经论道的聚集地,百家讲坛捧红了易中天、于丹等第一代学术明星。2020年,罗翔的不经意走红,依赖的是自媒体力量的全面崛起。而这些优质弹幕和留言的批量出现,说明了只要有好的引导,在日益碎片化、立场化的网络舆论环境之下,也能找到些许理性讨论的空间。
另一方面,罗翔的走红也反映了直播网课的兴起。受到疫情的影响,大多数的大专院校都在今年采取过直播网课的形式。对于很多大学教授,直播授课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如何在上网课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如何与电脑屏幕前的学生建立眼神交流,都是留给教授们的难题。直播授课无形间对教师的言行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可能一次口误,就会在课后成为学生微信群里的笑料,形式多样的“直播事故”也是屡见不鲜。
实际上,网课这个概念并不新鲜。从最早的Coursera、网易公开课等线上公开课程,再到得到、喜马拉雅等知识付费项目,网课这一形式已经被很多人接受。今年的变化在于,在疫情影响之下,大量的线下讲座、学术研讨会无法如期进行,不得已改成了线上会议形式,通过Zoom会议、腾讯会议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