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逍遥津之战:800破10万,成就一代传奇名将,更改变一国命运( 二 )


曹操:7000余人 , 敢从之士800人 。
三国志·张辽列传:太祖既征孙权还 , 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馀人屯合肥 。因此 , 这个数字是曹魏一方自己的记载 , 应当是可信的 。
三、逍遥津之战-战役过程
第一回合-张辽奇袭:
孙权屯兵合肥城下 。张辽等看到曹操的“锦囊” , 定计以攻为守 。第二天 , 张辽、李典二将放弃私怨 , 率800精兵冲进10万军中 , 大破孙权军 , 还吓得孙权不敢出战 。而后 , 孙军将士发现张辽兵少 , 各自率军合围 。张辽进出两次 , 带领得胜之军突破重围 , 返回合肥 。
三国两晋南北朝|逍遥津之战:800破10万,成就一代传奇名将,更改变一国命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以上就是奇袭的简略过程 , 所谓“一鼓作气 , 再而衰 , 三而竭” , 此次出击作为此战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 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 整个过程中有这么几点值得注意:
其一 , 为何要进行此次奇袭?7000人守城本就捉襟见肘 , 而城外陈列着孙权的10万大军 。孙权军的威慑力从乐进的态度可以看得出来 。当张辽提出“逆击之”的时候 , 包括乐进在内的诸将的反应是“皆疑虑”“(乐)进等莫对” 。其他人也就罢了 , 乐进同为五子良将 , “常为督率 , 奋强突固 , 无坚不陷” , 以“骁果显名” , 并不是浪得虚名之人 。连他都感到害怕 , 不敢回答 , 可见孙权大军给他们的压力有多大 。
三国两晋南北朝|逍遥津之战:800破10万,成就一代传奇名将,更改变一国命运】因此 , 此次奇袭是不得不为之 。张辽清醒的认识到 , 曹操大军远在汉中 , 此战没有援军 , 必须要靠自己(比救至 , 彼破我必矣) 。关键时刻 , 又是张辽一句“成败之机 , 在此一战!诸将若疑 , 辽独当之!”激起了李典的公义之心 。可以说 , 是张辽的勇气和坚持 , 才有了这次主动出击 。
其二 , 人和是关键 。李典与张辽素来不合 , 此次三将又没有明确的统属关系 。但当张辽以莫大的勇气提出并坚持奇袭的时候 , 面对无人支持的窘境 , 李典挺身而出 , “请从君而击” 。李典早年投靠曹操 , 为曹军元老 。他的认同 , 使曹军基本统一在张辽的领导之下 。这一点 , 对于乐进和李典来说难能可贵 , 因为张辽的级别并不比他们高 , 他们只是因为张辽的能力和见解 , 从内心认同了张辽的领导 。这一点对魏军来说更重要:本来兵少 , 统一指令、团结一心 , 才有坚守的可能 。
其三 , 奇袭的难度和张辽的精准把握 。三国以前 , 也不是没有以少胜多的战例 , 比如昆阳之战 。但是 , 800先锋队对10万大军 , 兵力悬殊太大 , 想要彻底冲垮是不可能的 。因此 , 战前张辽预想的奇袭的目的是“折其盛势 , 以安众心 , 然后可守” , 也就是说打击敌军的士气 , 提高我军坚守的信心 , 并不是要多大的杀伤敌军 。
第二天拂晓 , 张辽趁敌军未及反应 , 大呼“张辽来也” , 率军直冲孙权中军 。麾下将领徐盛、宋谦等纷纷败走 , 吓得孙权“走登高冢 , 以长戟自守” 。张辽还“叱权下战” 。
孙权一方 , 首先反应过来的是潘璋 , 他“横马斩败兵二人” , 而后 , “兵皆还战” 。张辽毕竟兵少 , 陷入重围 。张辽率数十人突围而出 , 余下的士兵们大呼“将军弃我乎” , 张辽又反身将他们救出 , 返回合肥 。
三国两晋南北朝|逍遥津之战:800破10万,成就一代传奇名将,更改变一国命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一回合 , 张辽完胜 。张辽和孙权的对比反差可以看出 , 张辽挫敌锐气 , 以安终心的目的达到了 。
第二回合-孙权围城:孙军士气虽然受损 , 但是主力仍在 , 而曹军毕竟人少 。于是 , 孙权不再组织进攻 , 采取围困合肥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