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古代唐朝使用什么货币?唐朝货币有哪些特点经历了哪些演变?

【唐朝 古代唐朝使用什么货币?唐朝货币有哪些特点经历了哪些演变?】货币无时不在,自从有了商品的出现便有了等价交换,人们总是会用等值的东西交换一些东西,最开始,人们是货物等值交换,到了后来,货币的流通,于是便有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不管是哪一种都无时不刻的体现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唐朝是一个非常繁盛的朝代,那么,在当时的唐朝人们是使用什么货币呢?唐朝的货币又经历了哪些改变?一起来看看!
唐朝 古代唐朝使用什么货币?唐朝货币有哪些特点经历了哪些演变?
文章图片
隋朝末年,人们再也无法忍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了,各地人民纷纷起义,把斗争的矛头直指统治者 。这时候隋朝的大官僚唐国公李渊,借助农民起义的力量夺取了全国政权 。这个政权就是后来的唐朝,李渊也就是后世称之为的唐高祖 。
李渊初入长安时,民间使用的是隋代的轻钱,积八九万枚才满米斛,乃于武德四年,一改历代以“ 铢”“两”为钱名的货币制度,铸行成为“通宝”的钱币,取名为“开元通宝”,也有读作“开通元宝”的,但按照开创富熙安定完美生活和开辟新纪元的意思来读“开元通宝”较合适 。“通宝”也就是通行的货币 。开元通宝的钱文由当时著名的书法大家欧阳询所书,有八分及篆隶三体,这也是钱文有书人姓名在史书上的第一次纪录 。这说明唐初铸开元通宝是一件大事 。“开元通宝”四字笔力苍劲,意态精密,端庄俊雅,凝重雄浑 。
开元通宝钱直径八分,重二铢,积十钱为一两,千钱重六斤四两 。因为唐代一斤比西汉一斤重一倍多,故开元通宝比西汉五铢钱略重 。开元通宝钱的创制与秦半两、汉五铢钱一样,是我国货币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至此,我国的金属铸币正式脱离了以重量为钱币名称的体系,而称之为“通宝”、“元宝” 。而从这时开始,我国的衡法两以下不再以铢为计算单位(唐以前是用铢,二十四铢为一两,是二十四进位),而是改用两、钱、分、厘的十进位法,其中一钱为3.73克,即指开元通宝一枚钱的重量,十钱开元通宝等于一两 。开元通宝还以其大小轻重适中、名称形制合宜等,而对我国币制的革新有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整个唐代的主要流通币,而且成为唐代以后一千多年的铜钱楷模 。明清两朝均采用其形制,五代的南唐和闽当时也曾铸造过开元通宝 。唐朝的开元通宝有金、银、铜、铅各种币材和大中小各种版式不下百种 。唐代铸钱炉最多时的天宝年间有49处,当时规定铜钱的成份是铜83.32%,白蜡14.56%,黑铅2.12%,每年使用铜料21200斤,白蜡31700斤,锡500斤 。
唐初时铸的钱内外郭齐整,背面平坦光洁,书法及做工为时人所重视,不仅有使用价值,而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大诗人杜甫诗云“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说的就是天元通宝 。唐代开元钱和其他唐代钱的背部,有的有一个突出的圆点,有的有一条或几条弯曲的凸钱,有的甚至还有浮云的标记,这种圆点和凸钱,钱币学叫做星月纹 。钱背星纹分穿上星纹,穿下星纹,月纹上弯叫仰月,下弯叫俯月,穿旁侧立称侧月 。关于开元钱的月纹和浮云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以至于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有的说是唐高祖李渊时,下边进呈开元钱蜡样时,文德皇后不留意掐有一个指甲痕,人们认为是圣上的旨意,就依样鼓铸了 。还有更荒谬地认为是明皇宠妃杨玉环的指甲痕,因为唐明皇用过开元年号,而杨贵妃又是深得宠信甚至代阅奏折,自然会过问铸币事,就断定指甲痕为杨妃所为 。其实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因为钱上的“指甲痕”有粗有细,应是不同铸钱炉的标记,而浮云应是祥云的意思,代表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 。除此之外,开元通宝还有“元”字左挑右挑、双挑之分 。最初铸的开元钱元字不挑,武德年间所铸,元字左挑出现 。右挑开元钱应是贞观年间及其以后所铸的;双挑开元数量极少,应是高宗时的纪念币性质,有大事件发生时所铸 。唐玄宗以后的元字仍有挑笔的情况,但因其铜质、重量、轮廓等均与以往不同,分辨比较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