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高平陵之变曹爽选择投降,很大程度是因为形势所迫,并非单纯无能

喜欢的给小编点个赞吧,也可以发表你们的看法哦。炎炎夏日,来点娱乐爆点来改善改善心情,好了,话不多说,接着看吧!在高平陵之变时,面对司马懿的劝说,曹爽最终选择投降,主要还是因为他能力有限,做事优柔寡断,但是当时曹爽还真没有把握和司马懿对决。
程度|高平陵之变曹爽选择投降,很大程度是因为形势所迫,并非单纯无能
文章插图
曹爽虽然手中有天子,但是并没有什么大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曹芳确实在曹爽身边,但是此时的曹芳尚未亲政,朝政理论上是由司马懿和曹爽处理。换句话说,曹爽以曹芳名义下诏,谁都知道这仅仅能代表曹爽的意思,并非曹芳。在这种情况下,曹芳这个皇帝的身份利用价值,要大打折扣。对于曹爽来说更糟糕的是,在整个高平陵之变时,曹芳并未表态对他予以支持,始终不发一言,显然两人之间关系并不深厚。所以他最多只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却不敢真的让曹芳行使皇帝权力。
程度|高平陵之变曹爽选择投降,很大程度是因为形势所迫,并非单纯无能
文章插图
另一方面,由于此前曹爽曾经逼迫郭太后移宫,两人之间矛盾极深。因此司马懿在发动政变后立刻和郭太后联手,取得了了她的支持。随即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洛阳各城门,占据武库,以蒋济、高柔、王观等人控制了洛阳各军,在政治号召力上并不吃亏。而在朝堂之上,司马懿得到了大多数元老大臣的支持,像太尉蒋济、司徒高柔、太仆王观、尚书陈泰、侍中许允等人都站在了他的一边。而曹爽则只得到了大司农桓范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两人同时对外发布命令,显然司马懿的话大家更相信一些。
程度|高平陵之变曹爽选择投降,很大程度是因为形势所迫,并非单纯无能
文章插图
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已经控制了洛阳的大部分军队,曹爽没有能力和司马懿对抗。在曹爽当权时,虽然以大将军身份掌握了魏国的军权,他的弟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任武卫將軍,控制着中军,在洛阳附近有着绝对的军事优势,但是在高平陵政变时曹爽和曹羲都在城外,身边的部队并不多。司马懿发动政变以后,太尉蒋济支持了司马懿的行动。蒋济曾经担任过中护军和护军将军,长期在中军任职,在中军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也正是在他的帮助下,司马懿才得以让高柔、王观接管了曹爽和曹羲的军权。
程度|高平陵之变曹爽选择投降,很大程度是因为形势所迫,并非单纯无能
文章插图
司马懿在控制了武库以后,又率军驻守洛水浮桥。而曹爽此时则要窘迫得多,按照干宝《晋纪》所述,曹爽撤到伊水之南以后,征发屯甲兵数千,修筑营垒自卫。爽留车驾宿伊水南,伐木为鹿角,发屯甲兵数千人以为卫。从司马懿和曹爽的举动来看,司马懿明显是一种进逼的姿态,他主动出城,占据洛水浮桥,防止曹爽向西逃往关中。而曹爽则只能退而自保,显然此时在洛阳附近,司马懿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