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高平陵之变曹爽选择投降,很大程度是因为形势所迫,并非单纯无能( 二 )


程度|高平陵之变曹爽选择投降,很大程度是因为形势所迫,并非单纯无能
文章插图
司马懿之所以不急着发起进攻,只是因为曹芳毕竟在曹爽军中。他既然以魏国忠臣自居,发起政变只是为了拨乱反正,自然不适合马上兵戎相见,但是这不意味着曹爽如果试图反抗他还会坐视。如果曹爽真的试图挟持曹芳逃到许昌,号召天下兵马勤王,那么司马懿肯定会立刻出兵攻打曹爽。靠着几千屯田兵的护卫,曹爽要安全逃到许昌的难度很大。实际上司马懿在弹劾曹爽的诏书上也写明了这个意思,如果曹爽敢负隅顽抗,立刻军法从事。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训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车驾;敢有稽留,便以军法从事。即使曹爽侥幸逃到许昌,也难以召集起部队和司马懿对抗除了中军之外,魏军其他部队主要分布在扬州、荆州、豫州、雍凉、河北五个地区,其中又以对吴蜀一线的扬州、荆州、雍凉三个地区兵力最多,战斗力最强。这五个地区里,河北距离较远,其他四个地区中雍涼都督夏侯玄和曹爽的关系最好,但是他远在关中,司马懿驻军洛水以后,曹爽难以赶去和他汇合。而且在之前曹爽伐蜀之战中,夏侯玄也参与其事,结果遭到大败,夏侯玄在军中威望大跌,因此他能策动多少人马响应曹爽是个问题。
程度|高平陵之变曹爽选择投降,很大程度是因为形势所迫,并非单纯无能
文章插图
荆州地区是司马懿长期任职的地方,他在这里影响力极大,都督王昶也是司马懿大力举荐上去的,所以可以肯定他会站在司马懿一边。而关键是扬州都督王淩和豫州都督毌丘俭,这两个人后来都陆续参加了反对司马专权的淮南三叛,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他们是曹爽可以争取的力量。然而王淩和毌丘俭是忠于曹魏,反对司马专权,并非是和司马懿个人之间有恩怨。
程度|高平陵之变曹爽选择投降,很大程度是因为形势所迫,并非单纯无能
文章插图
司马懿发起高平陵之变,其公开的口号是曹爽背弃顾命,僭拟专权,独掌禁军,离间太后和天子之间关系,将皇帝当作傀儡,自己是为了魏国考虑,才起兵拨乱反正。由于曹爽此前确实独断专权,任人唯亲,所以司马懿这个口号还是很有号召力的,朝中元老们的站队也表明了这一态度。在这种情况下,王淩和毌丘俭不大可能支持曹爽,除非有曹芳的公开表态。但是按照曹芳在高平陵事变时的态度,显然他和曹爽之间的关系并不好,曹爽也不可能指望曹芳会站在他这边。所以最乐观估计,王淩和毌丘俭在此事中也不过是保持中立态度,而糟糕一点的话,则是要求曹爽交出曹芳,然后由曹芳做决断,那么曹爽的处境就尴尬了。
程度|高平陵之变曹爽选择投降,很大程度是因为形势所迫,并非单纯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