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域|雾里看花:汉代人眼中的罗马帝国( 二 )



对西域|雾里看花:汉代人眼中的罗马帝国
文章插图
甘英虽然没有实现联络罗马的目标,但是他向西的距离也是前人没有达到的。其所到之地,“皆前世所不至,《山经》所未详”,特别是他亲临安息都城和条枝(今伊拉克)故地,获得有许多关大秦的较多资料,这些材料成为班勇《西域记》中有关大秦部分的主要来源,也是范晔《后汉书·西域传》建武以后内容的重要依据。尤为重要的是,甘英通过实地考察,纠正了前人的认知错误。如以前认为大秦在条枝以东,其实是在条枝以西,这对后人确定罗马帝国的地理方位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官方使团的信息来源,汉代人对于罗马的认知还来自来华罗马人自己的陈述。虽然中国使团没有到达罗马,但是罗马人来了了中国是毋庸置疑的。如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自称奉大秦王安敦之命前来中国的罗马使节向汉朝贡献象牙、犀角。这位大秦使者是否真为安敦所派,目前学界尚有争论,但来者以使节自诩,汉廷亦以使节待之,这位初次来华的大秦使者自然会加大介绍大秦国家的力度,以增强汉朝对自己国家的认知、看重和建交欲望,从而使后汉中国形成对罗马帝国的较多了解。

对西域|雾里看花:汉代人眼中的罗马帝国
文章插图
除了罗马使者外,商人也是中西交流的活跃因子。因为受到中国商品尤其是丝绸面料的暴利引诱,一些罗马商人不畏艰险,“远赴赛里斯国以取衣料”。在三国时期,一位名叫秦论的大秦商人通过海路来到建业,并和孙权进行深入交流。孙权向秦论询问罗马帝国的方土风俗,“论具以事对”。
在来自中国和罗马人两方面的描述,根据史籍记载,汉晋时期的中国人对于罗马人和罗马帝国大致形成了如下五种印象:
一是西方大国形象。明确了罗马在汉帝国以西,但是具体位置在不同史料中记载尚有差别。并且也了解到罗马也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大国,方士葛洪甚至说:大秦国地方三万里,天下“最大国也”。
二是富有华丽,拥有许多珍宝。《后汉纪》称,大秦国多金银、真珠、珊瑚、琥珀、琉璃、金缕罽、杂色绫、火浣布等人间宝物,宫殿建筑,金碧辉煌。

对西域|雾里看花:汉代人眼中的罗马帝国
文章插图
三是清明安乐的形象。据《后汉纪》记载:大秦都城有宫殿五所,各相去十里,国王每日至一宫听事,五日一轮,周而复始。并称其“王无常人”,遇到重大变故、灾异,可再推贤者为王。这样的描述更可能是时人对于清明政治的向往。
四是罗马人的飘飘欲仙的形象。古代中国人对于周边国家人们形象的描述一般都是贬斥的态度,但是对于罗马却不同。许多文献称大秦国人率真质朴,举止有度,高大如仙。再加上罗马处在西边的地理位置,于是就把许多对于西方的想象加在罗马身上。东汉人称大秦西有弱水,近西王母所居处,几乎到了西方世界的边缘。为近乎仙界,人们传说大秦国有生于土中的羔羊,又有名为玄坚的仙药,还有过火即净的火浣布,明显不同于凡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