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权|明治维新三杰,戊辰战争的功臣西乡隆盛,为何最后掀起了内战
在日本进行明治维新,进行现代化改革的过程中,日本爆发了短促而惨烈的内战。在这场被称为“西南战争”的内战里,作为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领导叛军举起了反叛之旗。究竟是什么促使了西乡隆盛做出了叛乱的决定,而西南战争又对日本产生了何种的影响呢?一、被遗弃的人在倒幕战争结束后,日本开始向近现代国家转型,开始了一系列的近现代改革。而在这个过程里,曾经为倒幕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下级武士们,成为了不被需要的产物。这并非是没有道理的,而是一个十分现实因素的考虑,那就是日本的武士和大名们掌握着大量的封地,这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政令无法统一,也无法有效的下达,对于国家的危害极强。
文章插图
而且在军队上,藩国的存在也不利于建立起现代化的军队。藩国的割裂造成了各藩国军队的体系不统一,无法有效的进行统一的指挥。在倒幕战争里,长州藩和萨摩藩就无法有效的进行有效的统一指挥。当然这个问题也存在于幕府军之中,而且更为严重,因为他们连基本的联盟都难以存在。而在战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新政府决定废除封建制度,革新日本的政治制度。通过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这两个举措,超过三百个大名放弃领地,以往同时具备领地与一级行政区功能的“藩”俱废,改以新设“县”取代;新政府按照地理分布划出超过三百个县,建立中央集权导向的地方制度,虽然幕藩体制没有被完全废除,但在名义上已不再存在。
文章插图
本质上这个举措一方面可以加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各藩国部队收回国有,划归于兵部省的指挥之下。这在当时的日本,非常有效的将日本各藩国的军队归于国有。在置于兵部省之下后,又将其分为陆军省和海军省。从此日本军队的近代化,完成了日本的军队改革。但这样存在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废藩置县让大量的武士阶层失去了资金来源。在日本,武士是完全脱产的人,平时靠封地和官职供养的职业军人,或者说战士。过去他们是日本对外战争的主力,每次打仗,都要召集各藩国的军队和下级武士,然后组成一支军队。而在和平时期,这些武士完全不事生产,靠封地和俸禄过日子。
文章插图
而现在政府实施了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等举措,就导致了无论是当初支持幕府的会津藩还是支持新政府的萨摩藩和长州藩等,纷纷不复存在。而且1870年禁制武士配备武士刀,此后更颁布《废刀令》,至1876年除去“大礼服者”(日本皇族和高级贵族)、军人和警察外可以佩刀外,禁止了包括武士在内的所有人佩戴武士刀,并限制了武士特权。而且在1973年,政府还颁布了《征兵令》,规定了年满20周岁的人即可参军入伍,但是政府的新军却不肯包括在戊辰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西南武士们。这样一来曾经为国征战的西南武士们大为不满。对于这些西南武士而言,政府的做法无异于是卸磨杀驴,一种被抛弃的感觉油然而生。而这一系列政策的制订者,西乡隆盛对此更为不满。二、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1828年1月23日-1877年9月24日),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幼名小吉,元服时名隆永(后改武雄、隆盛),通称吉之介(后改善兵卫、吉兵卫、吉之助),号南洲。?西乡隆盛在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的过程里,多有功勋,是当时日本的明治维新三杰。
- 为何说日本明治维新其实是非常失败的呢?
- 改变日本的落后,明治维新有何内幕?尊王派与开明派的对立
- 凡是被称为“三杰”的,为什么都没有好下场?韩信也不列外
- 背景目的时间都一致,为何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清朝洋务运动失败
- 罗松|罗松那么厉害,为何没有排进四猛十三杰中,罗松: 我有我的位置
- 韩信|汉初三杰中为何只有韩信被列入列传,而其他两个都列入世家
- 为何汉初三杰会追随社会出身并不高的刘邦?而不选择萧何?
- 桂系集团覆灭后,昔日的桂系三杰,各自结局如何!
- 楚汉|刘邦取天下的汉初三杰:韩信被杀、萧何埋没清白,张良如何自保?
- 同为|同为汉初三杰,为什么萧何、张良入《史记》世家,而韩信入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