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从唐朝公主的婚姻制度,看唐朝如何从盛世走向灭亡
大家好,我们的鹏举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引语婚礼,古代的时候又叫做“昏礼”,意思是婚娶之礼。《礼记》有这样的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在古代“五礼”中,婚礼属于嘉礼之一,是冠礼之后人生的第二里程碑。在古代女儿出嫁必须由自己的父亲主持婚礼,作为皇帝的女儿,虽然很尊贵,但是皇帝本人更尊贵,不可能亲自出面为女儿主婚,往往会请同族中地位最高的公(爵位最高)代皇帝本人主婚,这就是公主中公的来历,主指的就是主婚。所以后来皇帝的女儿就叫做“公主”。唐朝公主高贵的地位与包办的婚姻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政治清明,国力强盛。而唐朝历经289年21个皇帝,共有公主213人。在这213位公主中,早逝39人,130人正常出嫁,一人终身未嫁,其余不详。在出嫁的130名公主中,有6人比较特殊,属于和亲真公主。
文章插图
公主的婚礼和太子纳妃是一个等级,同样的豪华奢侈,同样的举国庆典。开耀元年,太平公主出嫁,场面可谓气派、宏大、豪华、隆重。唐高宗还吟赋诗一首《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龙楼光曙景,鲁馆启朝扉。艳日浓妆影,低星降婺辉。玉庭浮瑞色,银榜藻祥徽。云转花萦盖,霞飘叶缀旗。 雕轩回翠陌,宝驾归丹殿。同时唐朝公主出嫁还能获得优厚的赏赐,宅邸、食邑、奴婢、化妆钱等等。唐朝公主出嫁的时候风光无比,其政治地位也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但她们的的婚姻还是免不了包办,婚配的对象不是公主喜欢谁就能嫁给谁,而是以国家的需要选择婚配对象,公主的婚姻成了国家稳定的筹码,比如和亲。和亲,自汉朝开始就有,是中原王朝为了安抚边境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所进行的政治联姻。而唐朝的和亲和汉朝有有区别,唐朝统治者处理民族事务的基本方略是:四夷一家,爱之如一。其和亲的目的是为了分化、瓦解、削弱和控制少数民族政权,为大唐所用。初唐时期与功臣、关陇士族、少数民族的婚姻政策
文章插图
唐朝初期,公主们的婚配对象首选功臣,这是唐朝为了政局的稳定采取的拉拢政策。李渊入主中原以后,虽然建立了唐朝,但是周围强敌环伺,少数民族骑兵虎视眈眈。为了拉拢人心,安抚和利用少数民族强大的军事力量,李渊通过公主与功臣联姻,稳定朝局。在这场王室与功臣之间的婚姻交易中,皇帝换来了大臣的支持,大臣换来了至高无上的荣耀和皇亲国戚的特权,而公主们只是充当了一种稍微高贵的筹码。这种缺乏感情基础的婚姻往往就是一种悲剧,公主生活的很不幸福。其次,大唐的公主的很多婚配对象是关陇士族。李唐皇室出身于关陇士族,他们身上带有胡人的气息,虽贵为皇室,在唐初期却得不到中原山东士族的认可。山东中原士族以儒家正统地位自居,认为关陇士族只是一群“贵而不清”的暴发户。《隋唐嘉话》记载:高宗时山东旧族崔、卢、李、郑等七姓,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乃禁其姻娶。于是不敢复行婚礼,密装饰其女以送夫家。山东中原士族在婚姻上只是内部通婚,不屑于其他族群通婚,即使贵为皇帝的李唐皇室家族,山东士族也不屑于通婚。李唐皇室通过是关陇士族的通婚,联合起来打压排挤中原士族,让他们慢慢的衰落下去。
- 贵族|唐朝最后一个贵族有多牛宰相想娶五姓女,科举制度只为压制他们
- 朱元璋|大臣被杀前, 从怀中掏出一样东西, 皇帝大惊道: 赶快给他松绑
- 文昌|唐代科举舞弊案—长庆科案,而穆宗为何要没有从重处罚
- 若日本沉没,1.26亿国民何去何从?巴西、澳大利亚是最佳选择
- 唐朝一统天下功劳最大的王爷,功绩媲美李世民,为何能善终
- 老师为何从不在课堂上讲,田忌赛马的后续,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惨烈
- 曾国藩天资并不聪颖,却能从愤青成为圣人,都是这个习惯的功劳
- 截茎扦插一株火龙果,见证它从小美到大的“传奇”!
- 从小和朱元璋相依为命的二哥朱重六,后来怎么样了
- 从帕特农神庙到圆明园 有多少国宝被打上了殖民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