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为啥要让孩子学会节俭,听听诸葛亮、司马光、曾国藩给出的理由】节俭这两个字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渐行渐远了 。 这两个字很少被人提及 , 因为一提节俭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小气 。 经济富裕之后 , 家庭条件改善之后 , 很少有家长在家里对孩子提节俭要求 , 有些家长甚至认为让孩子学会节俭之后 , 长大之后容易变得小气 , 在社会上吃不开 。
学会节俭重要吗?
诸葛亮 , 司马光 , 曾国藩这三个相信大家是耳熟能详 。 诸葛亮不用说 , 是个中国人都知道 。 司马光就凭他的砸缸也让大家熟悉了 , 当然他留给后世最突出的是《资治通鉴》 。 曾国藩就更不用说了 , 前二十年此人特别火 , 关于他的研究和著作也很多 。
这三个来自不同朝代的人他们都有写给自己儿子的信 , 在信中无一例外都提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俭 。
文章图片
为啥要让孩子学会节俭 , 听听诸葛亮、司马光、曾国藩给出的理由
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作品叫《诫子书》 , 字数不多 。 开篇第一句就是:
夫君子之行 , 静以修身 , 俭以养德 。 非淡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重视俭的理由是养德 。 俭可以培养德行 。
诸葛亮这么要求 , 也是这么做的 , 他二十多岁跟随刘备 , 一直负责后勤和内政工作 。 刘备死后 , 他成了刘禅的相父 , 大权在握 , 如果他想要钱也是很容易的 。 他并没有要钱 , 为相很多年家中也无余财 。
成都有桑八百株 , 薄田十五顷 , 子弟衣食 , 自有余饶 。 至于臣在外任 , 无别调度 , 随身衣食 , 悉仰于官 , 不别治生 , 以长尺寸 。 若臣死之日 , 不使内有余帛 , 外有羸财 , 以负陛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去世之时 , 儿子十岁不到 , 但是儿子长大之后还是蜀汉的栋梁 , 最终战死在前线 。 这些都说明他的德很好 , 这些德怎么来的?俭 。
诸葛亮认为俭可养德 , 司马光认为俭可以做什么呢?
文章图片
为啥要让孩子学会节俭 , 听听诸葛亮、司马光、曾国藩给出的理由
司马光作为北宋名相 , 虽然他与王安石是死对头 , 反对变法 , 但历史对他的评价很高 , 从祀孔庙 , 称“先儒司马子” 。 他去世之时 , 京城很多人自发送行 , 全国各地都画他的像来祭祀他 , 吃饭前一定要先祭祀他 , 可见当时得人心的程度 。
司马光写给自己的儿子司马康有一篇长文《训俭示康》 , 题目中就有一个“俭” 。 从这题目可以看出司马光将俭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 。
他在文中提到的现象和现在的情况有些差不多 。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 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 人皆嗤吾固陋 , 吾不以为病 。
他说他自己从小出生贫寒 , 继承清廉家风 , 大家在奢靡浪费为荣耀 , 司马光自己以俭素为美德 , 这样做的压力是很大的 , 大到受到大家的嘲笑 , 认为这是有病 , 当然司马光不以为这样 , 还是坚持如此 。
文章图片
为啥要让孩子学会节俭 , 听听诸葛亮、司马光、曾国藩给出的理由
他在文中还提到随着经济的发展 , 不管是底层的农夫还是富裕的士人商人他们都开始奢侈浪费 。 原来北宋士大夫招待客人用的酒在市场上买的 , 水果也就是梨、栗、枣、柿之类常见水果 , 菜也就干肉、肉酱、菜汤之类的 。 大家觉得这样挺好的 , 只要情谊深比什么都强 。
司马光在文中继续说 , 现在士大夫招待客人不一样了 。
酒非内法 , 果、肴非远方珍异 , 食非多品 , 器皿非满案 , 不敢会宾友 。
酒必须要按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 , 水果 , 菜肴等等必须是少见的珍品 , 东西一定要摆满 , 不然就不敢请客 , 为什么?
人争非之 , 以为鄙吝 。
被人骂作小气 。
看到这一段我常想 , 历史的确在进步 , 但人的行为和想法似乎始终只是一个循环 。
司马光将俭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
御孙曰:“俭 , 德之共也;侈 , 恶之大也 。
他和诸葛亮的观点是一样的 , 俭是最好的德行 , 奢侈是最大的恶行 。
文章图片
为啥要让孩子学会节俭 , 听听诸葛亮、司马光、曾国藩给出的理由
司马光对司马康的教育效果如何?
稿源:(历史小问题)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186215.html
标题:为啥要让孩子学会节俭,听听诸葛亮、司马光、曾国藩给出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