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敢扇太子耳光?《上阳赋》演得真实,因这个“变态”制度( 三 )


南朝士族本没什么积累 , 可东晋一立国 , 便强调“士庶之际 , 实自天隔” 。
一方面 , 南朝庶族长期被歧视 , 任官后多有暴发户心理 , 贪污、腐败较严重 。
另一方面 , 士族权力基础来自大庄园 , 其中农奴不服兵役、不交税 , 常被庶族官员指摘 , 引起士族怨恨 。
刘裕一生保持着寒门时的质朴生活习惯 , 在士族文化的氛围中 , 他自己的儿孙都瞧不起他 。
黄巢起义终结门阀大族
田余庆先生说 , 门阀政治需三个条件:有成熟的阶层(士族) , 有丧失权威但还有号召力的皇统 , 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矛盾尖锐 。
东晋士族与皇权并立本不可持续 , 但为躲避胡尘 , 大量北方流民进入江南 , 他们无恒产 , 志愿光复中原 。 王敦起家 , 正是靠流民武装 。 “皇帝垂拱 , 士族当权 , 流民出力” , 是东晋的基本格局 。
流民武装分襄阳兵和北府兵 , 刘裕起于北府 。
在《上阳赋》中 , 称萧綦因与草原民族作战而封王 , 事实上 , 刘裕因内战崛起 , 成为权臣后才对北方用兵 。 刘裕篡权后 , 一方面与士族联姻 , 另一方面又对司马氏斩尽杀绝 。 通过改革土地制度、恢复策试制度(源于汉代博士弟子之策试 , 以政事、经义发问 , 使应试者条对)等 , 终结了门阀制度 。
门阀制度被取消后 , 士族文化依然传承 , 直到唐代初期 , 士族婚姻仍强调门第 , 对寒族颇为轻视 。 虽隋代已有科举 , 但初期科举出身者仍难成高官 。 李世民曾下令修订《氏族志》 , 官员按习惯列崔氏为首 , 李世民大怒:“山东士族世代衰微 , 全无冠盖 , 而靠以婚姻得财 , 不解人间何为重之?”
结果 , 重修《氏族志》将皇族李姓列为第一 , 后族长孙氏列为第二 , 崔姓被降到第三 。
据学者谭凯研究 , 唐代中期 , 士族日渐穷困 , 为节约成本 , 且方便在长安、洛阳两京谋官 , 多住在中间地带 。 黄巢起义时 , 横扫“两京走廊” , 门阀大族被屠戮殆尽 , 从此退出政治舞台 。 近千年传统 , 至此而绝 。
丞相敢扇太子耳光?《上阳赋》演得真实,因这个“变态”制度】到宋代时 , 只好转向“宰相必从科举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