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荣氏兄弟,熠熠生辉的战略思维( 二 )



按关键词阅读:


荣氏的战略眼光
战略本是一个军事专门用语 。 中国《辞海》对战略的定义是:“对战争全局的策划和指导 。 ”[4]毛泽东认为:“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 。 ”[5]由此可以认定:战略是一个具有全局性、目的性、谋略性和艺术性特征的与战争相关的概念 。 这个概念后来被引入其他社会领域 。
什么是战略思维?对于企业家而言 , 战略思维就是他们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 , 根据所面临的各种环境及各要素情况 , 进行分析 , 综合 , 判断 , 推理 , 厘清它们之间的各种关系 , 以及它们与战略目标之间的关系 , 然后做出战略判断与战略选择的思维方法 。 战略思维具有长远、全局、辩证和统筹等特征 , 这些特征 , 在荣氏兄弟运营发展企业的过程中 , 具有非常鲜明的表现 。
20世纪前期的无锡 , 是中国民资工商业发展的高地之一 , 1948年企业数量达到628家 , 产业工人42.9万 , 涌现出许多民族工商业资本的成功案例 , 但是 , 没有一家如荣氏达到的发展高度 。 荣、唐、杨、薛被称为无锡四大家族 , 荣氏名列第一 , 唐、杨、薛三家与荣氏相比 , 不仅经济规模和成就低一些 , 而且所创企业主要都在无锡 。 名列第二的唐氏与荣氏相比 , 唐氏并非集团型企业 , 家族之间的分支各自经营 , 比如庆丰和丽新各成系统 , 在企业模式上 , 显然比不上荣氏集团化运作的先进 。 四大家族中 , 荣氏是当时无锡唯一选址上海为主要发展地的民族工商业资本 。 虽然第一家面粉厂和纺织厂都在无锡 , 但后来的第一家福新面粉厂和第一家申新纺织厂都选址于上海 , 而且坚定不移地以上海为主要发展基地 , 然后辐射其他城市 , 比如无锡和汉口 。 这显示了荣氏兄弟的战略眼光 。
20世纪初叶的上海 , 是中国最有经济活力的城市 , 工商业和金融业的高地 , 各种资源丰富 , 无论是信息、人才、资金 , 还是技术、管理、配套 , 以及市场、渠道等 , 都是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的 。 看到这一点的无锡工商企业家可能不止于荣氏 , 但胸怀全国市场和远期目标的 , 可能就大大不如荣氏兄弟了 , 这是战略思维的差异 , 经营和管理方面的睿智和精明 , 其他家族也可能不差 , 但战略思维所指引的顶层设计 , 必然会拉开彼此的距离 。 抢占了上海 , 就与全国市场贴近了 。 局限于无锡 , 发展就会受到相当的制约 。 从战略思维角度去考察荣氏和无锡其他民族工商业资本的差异 , 应该容易体会战略思维对于企业和企业家是多么重要 。
荣氏的人才战略
关于荣氏兄弟的许多故事中 , 有一个故事被反复解读 , 那就是王禹卿和浦文汀决定自主创业后 , 向荣德生救助借款的故事 。 王禹卿本是茂新面粉厂的销售主任 , 浦文汀是采购主任 , 两位分别掌控着茂新厂收购原麦和销售面粉的命脉 , 某天 , 二位终于开始谋划创办自家的面粉厂 。 办厂需要4万大洋 , 二人凑出两万元 , 四处借贷却无人援手 , 银行钱庄都谢绝贷款 。 当二人找荣老板求助时 , 荣德生没有冷眼相对 , 而是笑眯眯地说:借款办厂确实有风险 , 不如我与宗敬兄入股50% , 与你们共担风险 。 福新面粉厂就这样起步了 , 随后福新系统的快速发展远远超过了茂新系统 。
解读者大都认为这是荣德生的睿智和精明 , 是无锡水文化的影响 , [6]但我们认为用睿智和精明还不足以解释这一招 , 这恰恰是荣氏的战略思维指导下的战术谋略 。 通过把借款变成入股 , 从而直接拥有对福新面粉厂的一半话语权 , 后来又通过茂新原有商标给福新的有偿使用 , 以及技术力量的介入 , 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 把福新系统自然地纳入荣氏工商财团旗下 。 这里有长远观 , 有全局观 , 战术如果离开了战略大局 , 那只是计谋 , 可以得益于一时 , 却不会长久 , 如果战术统率于战略思维之下 , 那就可以持久获益 。 荣德生早已看清了中国面粉市场的发展大势 , 以及趁机扩大市场份额的战略契机 , 他这个精彩出招 , 不仅化解了二位得力手下离心而去的危险 , 还增加了一支助力荣氏工商财团迅速壮大的新生力量 。 1913年 , 福新一厂创办时股本额是50万元 , 到1932年福新系统总股本为816万元 , 增长了16倍多 。 相比而言 , 1932年茂新系统的总股本为295万元 , 仅是福新系统规模的36%左右 。 [7]
与王浦二人合办福新面粉厂 , 还反映了荣氏兄弟在人才问题上的战略眼光 。 荣氏用人有许多可圈可点的案例 , 比如礼聘海归人才周惠久、刘先志、孙德和三位教授分别出任开源机器厂总工、设计主任和厂长 。 50年代 , 这三位分别成为中科院院士、山东省副省长和上海钢铁公司副总经理、中科院院士 。 与无锡当时的工商企业相比 , 荣氏的人才战略眼光很高明 。 祝大椿、周舜卿身后的企业似乎都有人才问题的困扰 , 即使是福新系统主将王禹卿 , 在市场经营方面长袖善舞 , 但对人才问题的战略思维和实践却是弱项 。 40年代后期 , 王禹卿黯然移居香港 , 把福新系统的经营管理交还荣氏 , 就是其无后继之才可托的注脚 。 人才战略 , 如今已是众多企业决胜市场不可缺失的课题 。


稿源:(读历史)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69134.html

标题:荣氏兄弟,熠熠生辉的战略思维( 二 )


上一篇:越战最残暴部队不是美军,其实是这支军队:除了人事,什么都干

下一篇:盘点明朝历史上的6大“战神”,常遇春排第二,戚继光位列第四


人文

荣氏兄弟,熠熠生辉的战略思维

阅读(29)

无锡的秋天,高爽而清朗。时间过得真快。往前翻过120年,荣氏兄弟在这儿投资创办家族的第一家工厂——保兴面粉厂(后改名为茂新)。好事多磨,有人阻扰,打起了官司。云起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