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曾国藩三个字,牛年越走越顺!

纵观曾国藩一生经历 , 曾国藩的做人做事之道 , 集中体现在这九个字里:事不拖 , 话不多 , 人不作 。

学会曾国藩三个字,牛年越走越顺!
文章图片
学会曾国藩三个字,牛年越走越顺!】1
事不拖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才人 , 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庸人 , 皆以一惰字致败 。 百种弊病 , 皆从懒生 。 一个拖字 , 毁了多少人 , 败了多少事 。 曾国藩说 , 事有归着 。 这就是说办事要有着落 , 最后要有落脚点 。 言下之意也是脚踏实地 。 用现在的话说 , 就是要抓落实 。 件件事都做得有头有尾 , 有始有终 , 既是克勤小物 , 又是持之以恒 。 曾国藩在家书中 , 有这样一句:男虽身在礼部衙门 , 为国家办照例之事 , 不苟不懈 , 尽就条理 , 亦所深愿也 。 不苟不懈 , 尽就条理 , 就是这里的事有归着 。 曾国藩在军中时 , 要求自己早起 , 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 , 什么样的环境 , 他一定“闻鸡起舞” , 练兵督训 , 办理各项事务 。 曾国藩对军中将士说:“练兵之道 , 必须官弁昼夜从事 , 乃可渐几于熟 。 如鸡孵卵 , 如炉炼丹 , 未可须臾稍离 。 ”曾国藩每一天都写日记 , 曾国藩通过写日记进行修身 , 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 他还规定自己每一天必须坚持看历史不下十页 , 饭后写字不下半小时 。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 , 由于天生 , 很难改变 , 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 ”
学会曾国藩三个字,牛年越走越顺!
文章图片
2
话不多嘴茬子厉害未必是好事 , 留起一些话 , 也是一种境界 。 说话需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 不要把自己置于进不可攻 , 退不可收的境地 , 一个剑拔弩张、喋喋不休的人 , 往往是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的人 。 曾国藩认为多言是一种恶德 , 必然招致厄运 。 他年青时候也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 , 后来吃了亏才开始反思 。 曾国藩的“戒多言”源于一件小事 , 当时他刚进入翰林院不久 , 正春风得意 , 一次在给父亲过生日时 , 对前来祝寿的好友郑小珊夸夸其谈 , 有些得意忘形 , 结果引起郑小珊反感 , 拂袖而去 。 事后曾国藩后悔万分 , 他在日记里反思自己有三大错 。 一是平常就自以为是;二是嘴上说话没把门的 , 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三是明明说话得罪了人 , 还跟人强辩 , 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 总结这三点 , 曾国藩说自己作为一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 , 连《礼记》里说的“恶言不出于口 , 忿言不反于身”的道理都参不透 , 连语言这一关都过不了 , 还能成什么大事呢?曾国藩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 , 他不仅经常批评自己“每日言语之失 , 真是鬼蜮情状!”也经常反问自己“言多谐谑 , 又不出自心中之诚” , 这种言语习惯、个性缺点 , “何时能拔此根株?”他不仅对自己有这个“戒多言”的要求 , 还把它当成家训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内容 , 尤其是对他的两个儿子和几个弟弟反复灌输、强调这一点 。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 , 俗话说 , “祸从口出” , 立身之事 , 最忌的就是轻浮和自满 , 从而说出一些不恰当的话 , 或者为了自我夸耀而撒谎吹牛 。 因为这样一来可能会给自己招致灾祸 , 二来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 。 喜欢逞一时口舌之快的人 , 最终都难成大事 。
学会曾国藩三个字,牛年越走越顺!
文章图片
3
人不作不作 , 就是不“妄作” 。 老子说:妄作凶 。 为人做事切忌浮躁、飘忽 , 乱干一通 。 曾国藩年轻做事 , 难免有心烦气躁之时 。 他的老师理学大家唐鉴先生送给他一个字——“静” 。 从那时起 , 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一会儿 , 许多为人处世、治学从政的体会和方法 , 获益良多 。 尤其在遇到重大问题时 , 他更是不轻易作出决定 , 总要通过几番静思、反复权衡之后 , 才拿出一个主意来 。 为让气氛更宁馨些 , 还往往点上一支香 。 每见到这种情况 , 家人有再大的事也不打扰他 。 曾国藩说 ,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 , 若一慌忙 , 便恐有错 。 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 。 故从容安祥 , 为处事第一法 。 整天慌里慌张的人 , 难成大事 , 就是因为缺了“静”和“安详”的智慧 。 《三国演义》记载刘备死后 , 魏、吴联合少数民族发五路大军攻打蜀国 。 五路大军打来 , 刘阿斗都快被吓死了 , 别的将领也懵了 。 可诸葛亮把自己关在相府里三天不见客 , 静心思考对策 , 结果 , 五路大军被他轻松化解 。 这就是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的故事 。 曾国藩和诸葛亮都是少有的“内圣外王”的大政治家 , 都是在静字上做足工夫的人 。 诸葛亮《诫子书》中更是精辟地将此总结为 , “非宁静无以致远” 。 在为人处世 , 事事断然不可冒进直击 , 一定要审时度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