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探究李自成的失败(二)缺乏全局性的军事战略眼光!( 二 )
文章插图
正因为如此,崇祯十七年三月,已经继承明朝“遗产”的李自成,在京师地区集结的军队是无法抵御八旗军大规模进攻的,而关键还在于,他居然还实行分兵驻防的军事部署战略。甲申年的春天,山海关大战前,李自成已经控制了包括京师、山海关在内的黄河流域的全部大明疆土。为了巩固大顺政权的统治,也为了进一步实行追赃助饷的政策,威慑由明朝投降过来的文人、武将,在东征前,李自成就已将大部分的主力部队部署在西北的陕甘、湖广荆襄地区四府(荆州、承天、德安、襄阳)、河南等地,在东征途中和攻破京师后,他又在山西、山东等地部署兵力,强化对大明“遗产”的吸收。但是,这种分兵驻防的军事布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大顺政权的局部稳定起着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京师顺天府一带的兵力不足。只是李自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反而又因为地主官绅的反扑,在急于求得后方稳定的情况下,导致主力部队被牵制,以致在山海关大败后也无法驰援。比如驻防西北的大顺绵侯袁宗第,是大顺军的右营制将军,他的部队是李自成用来攻城拔寨、野外对抗的五大主力之一,最应该调往京师驻防,以稳定局势。但就因为明宁南伯左良玉攻打荆襄四府,以及地主武装的反扑呼应,颠覆了大顺部分地方基层政权,李自成对荆襄地区的白旺部的战斗力评估不足,他在没有深思熟虑和慎密分析的基础上,就急迫地将袁宗第部调遣到湖襄之地参与平叛,以致右制营无法参与决定大顺政权命运的山海关之战。而实际上,白旺只要采取游击战就可牵制住左良玉,也能顺手消灭地主叛乱武装,这也是大顺军在最开始反明时的战术。今天看来,确实可惜,而这恰是李自成的第二条战略失误。
文章插图
当然,有人说,如果没有山海关的战败,李自成是可以坐稳龙椅,并真正建立一个汉族新王朝的。其实汪郎并不否认这一点,但实际上,山海关战败,主要责任取决于李自成的思维僵化,完全陷入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再不济也不是对手”的错误思维中。李自成的敌人是谁?站在他的角度上看,毫无疑问,是以崇祯帝为首的大明王朝,而大明王朝的敌人是谁,除了他李自成就是辽东的八旗贵族了。只是夺取了京师的李自成没有看得更远,换句话说,他已经沉陷在推翻明朝,获取了自己人生目标的巨大幸福中,没有意识到八旗贵族已经成为他最大的对手。汪郎认为,也许在李自成的潜意识里还天真地认为自己和八旗贵族之间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反抗明朝的统治,而没有任何的利益冲突(他没有从多尔衮的信中看出八旗贵族的言外之意,反而错误理解多尔衮的意思,确实可惜),这一点,从他在大明原来的九边重镇的军事部署上,采取厚此薄彼的策略就可看得出来。如:大同镇由大将张天琳驻防,真定镇由后营右果毅将军马重僖驻防、太原镇由文水伯陈永福驻防、宣府由权将军黄应选驻防、蓟镇由平南伯刘忠驻防等,这些北疆重镇的主官都是他的“老本”嫡系将领,辅助副官才是明朝地方降将,但唯独山海关一带的驻防主官,却是刚降了大顺没几天的明定西伯唐通。当然,不是说唐通一定会反,李自成的容人之量还是有的,但山海关是辽东和京畿之间最便捷的通道,一旦此关被八旗贵族夺取,那么八旗军就可长驱直入,直扑京师,而不用如崇祯年间那样数次都是绕道蒙古,由张家口、宣府、大同一带入塞。
- 李自成百万大军颠覆明朝,清军入关,为什么会如此不堪一击?
- 李自成|小人物改变历史:一个小兵偶然一个动作,打死一位开国皇帝
- 李自成都能攻陷北京却不敌吴三桂,原因竟是被鼠辈耗尽战力
- 林彪为人到底如何?萧克将军晚年评价:军事还行,却非十全将才
- 公孙|司马懿伐公孙渊平定辽东:三国末期最经典的一场军事远征!
- 李自成|大明王朝最后的守护者
- 明朝|入关后多尔衮自大,欲同时解决李自成和明朝,却被李自成泼了冷水
- 野马|这种来自于“天上”的特殊动物, 造就了中国军事实力最强的时代
- 中国古代战神和军事天才之一孙膑,从被人陷害致残到最终闻名天下
- 宋仁宗在位42年劳神的事,不是国事和军事,只是寻常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