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还|靠音乐转型最成功的城市,在这里( 四 )



城市还|靠音乐转型最成功的城市,在这里
文章插图

城市还|靠音乐转型最成功的城市,在这里
文章插图
△大麦发布《2020演出国庆档观察》
成都是成功的一个。就在第一届张北草原音乐节举办的那一年,成都也发起了热波音乐节,并且一办就是9年,随后,草莓、迷笛、春浪,各种音乐节纷至沓来。

城市还|靠音乐转型最成功的城市,在这里
文章插图
△重塑雕像的权利在热波音乐节
政府层面也非常支持音乐经济。2016年在关于《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音乐产业发展的意见》文件中,成都市政府明确表达将音乐产业作为增加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城市魅力的重点产业,音乐节作为打造音乐品牌、促进音乐消费的主要对象,得到了官方层面的肯定。今年国庆期间,成都就官宣了3场音乐节:包括新裤子、万青、达达、重塑在内的“成都草莓音乐节”(已推迟至10月末);朴树、木马、郑钧、与非门在内的“仙人掌音乐节”;各大电音团队组成的“2020CEA音乐节”。
正是不断迎合年轻人的品味和娱乐形式,成都的包容性和生命力得到全国的认可,并被评为全国印象最深刻的城市。

城市还|靠音乐转型最成功的城市,在这里
文章插图
△《美好城市指数白皮书》
同样是音乐节大省的江苏,起步得更早些。2009年,正值迷笛音乐节10岁生日,江苏省镇江市政府第一个向迷笛音乐节抛出橄榄枝,这次合作也是迷笛音乐节10年来第一次离开北京城。彼时,镇江便借势和迷笛音乐学校达成了合作关系,签订十年之约,为现在炙手可热的“长江迷笛音乐节”品牌定下了伏笔。
今年国庆期间,江苏同样表现出了强大的音乐节生命力:无锡的“遇见美好生活节”、苏州的“苏州乐园森林国际电音节”、盐城的“黄海森林音乐节”、南京的“咪豆音乐节”和“森林音乐狂欢节”。
当音乐沦为一种城市发展的工具
音乐节在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塑造方面越来越重要,唱好之际,也应该关注到音乐节和音乐之间的问题。
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节,是1969年那场泥泞与反叛——伍德斯托克。这场“和平、爱与音乐”的反主流文化运动在3天里聚集了近50万人。暴雨和泥潭没有阻止这些陷入深度战后迷惘、绝望、悲伤的年轻人,反倒增强了这场乌托邦式聚会的隔世感,音乐成为这个世界生存的“新规则”。
理想主义和乌托邦氛围在第一届迷笛音乐节得到传承。2000年,在迷笛音乐学校校长张帆的带领下,首个迷笛音乐节在北京的学校内举办。学校的隔壁是工地,民工们听到音乐就扒着红砖墙往这边看。迷笛校长张帆对他们喊,“进来吧哥们”,民工们也就全部过来了。张帆后来也回忆说,“音乐就是这样,没有高低贵贱,没有等级,是最朴实的。”